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知识城市从阅读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14:36  金羊网-羊城晚报

  每周一题

  ●向阅读致敬

  文/本报记者 金璐图/记者 王磊

  从遭人诟病的“文化沙漠”,到角逐“最受尊重的知识城市”,是什么让深圳悄悄地发生变化?或许是态度。今年是深圳读书月十周年。前日,《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第一卷)、《深圳读本》、《向阅读致敬》、《读书温暖人生》在深圳正式首发。这些书对深圳十年读书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用书籍表明了深圳这座城市对阅读的态度。

  由世界资本学会、新巴黎俱乐部和深圳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世界知识峰会”即将召开,本届峰会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深圳将与伊斯坦布尔、曼彻斯特、墨尔本等城市一同角逐“最受尊重的知识城市”(2007年,在墨西哥蒙特雷举办的首届峰会上,新加坡、美国波士顿和西班牙巴塞罗那折桂),深圳能否折桂备受关注。

  从遭人诟病的“文化沙漠”,到“最受尊重的知识城市”,是什么让深圳悄悄地变化?或许是态度。前日,《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第一卷)、《深圳读本》、《向阅读致敬》、《读书温暖人生》在深圳正式首发。读书月组委会称,这四部书对深圳十年读书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是深圳表明自己对阅读的态度:向阅读致敬!

  发布国内首部阅读蓝皮书

  蓝皮书,是由第三方完成的综合研究报告,带有权威含义。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联合发布的《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第一卷),是国内首次以蓝皮书的形式总结全民阅读活动。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为蓝皮书亲自所作的序言,解释了中国为何要出一本关于阅读的蓝皮书。序言中称,“文明传承和民族兴亡的历史表明,国民阅读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

  蓝皮书中发布了分类人群阅读状况调查分析以及阅读新趋势研究,其中,重点介绍了深圳、上海、重庆、北京等全国各重点城市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基本模式,并加入了国外专家的阅读推广理念以及网络阅读发展模式的最新研究成果。

  选择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与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共同编制此书,体现了相关部门对深圳十年读书月的肯定。《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第一卷)主编、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曾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读书月是全国最具品牌效应的阅读活动,我们选择与深圳联合出版这本书,是对深圳读书月的高度肯定。深圳读书月不愧为我国全民阅读大潮的先行者和中流砥柱。”

  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尹昌龙谈及此事非常骄傲:“体现了深圳对推动我国全民阅读的积极承担。”

  从文章中可以看到,深圳读书月9年来举办各类读书文化活动2000多项,市民参与人数从2000年首届的170多万人次上升到2008年第九届的近800万人次,深圳凭借的就是持续创新的活动项目,以及以人为本贴近市民的理念。

  文章最后一句表明深圳读书月组委会的态度:我们希望对我们这个城市形成这样的文化判断,深圳不仅是因为经济富裕而获得地位,深圳因为热爱阅读而成为最受人尊重的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成为和谐家园,因为热爱读书而获得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这也是我们城市的魅力所在。

  深圳对读书人以上宾相待

  在深圳首发的四部书中,不少市民雀跃地表示最喜欢《向阅读致敬》,这主要源于深圳读书月著名品牌“读书论坛”太受欢迎。

  《向阅读致敬》,该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回望”,共收录了66位历届深圳读书月读书论坛嘉宾及其演讲的简介;中编“回访”,是对十年当中参加过深圳读书月的20多位国内外重要专家学者进行的寻访,探寻他们在深圳参与读书月活动台前幕后的故事和记忆,倾听他们对深圳读书月第二个“十年”的肺腑建言;下编“回放”,是对当年一些精彩现场的重现。

  读书论坛,是国内外首个以读书为号召,以专家学者演讲为形式,以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和学术文化建设为目的的主题活动。甫一亮相便万分惊艳:饶宗颐、谢冕、余秋雨等6位专家开坛设讲。深圳人格外兴奋地享受着这一文化大餐。此后的读书论坛,没有一届让大家失望,从老一辈的金庸、王蒙、黄永玉,到中青年的周国平、李银河、余华、莫言,再到通过百家讲坛而被熟知的于丹、纪连海,甚至是刚刚冉冉升起的文坛新星张悦然、当年明月,他们用各种方式,讲述自己的经历、讲述读书的故事。冲着这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读书论坛免费发放的门票总是一票难求。

  尹昌龙说,《向阅读致敬》表明了深圳这座城市对于阅读的态度,那就是“深圳对读书人以上宾相待”!

  36万本土文字著写深圳记忆

  某媒体记者小余,在草草翻过四本书后,立即选择了《深圳读本》细细阅读。的确,要想知道深圳的真实面目,《深圳读本》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里面收录的文章,多为深圳本土作家所描绘的深圳。

  《深圳读本:感动一个城市的文字》一书36万字,共分散文、诗歌、歌词、小说、报告文学5卷,总计95篇,十分厚重。小余说,“深圳人来自全国各地,带有各个地域的独特气质,对事物的看法自然各有不同。而深圳,能呈现出的,也确实不只是一种面目。”

  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诗人谢冕为《深圳读本》作序时深情地表示,明年,深圳将迎来30岁的生日。这三十年,筚路蓝缕,一路走来,成就与辉煌、激情与悲壮,是每一位深圳人不能忘怀的珍贵记忆,构筑出一种全新的人文精神传统。该书收录的文章,正是这种精神传统的具体而微的体现。

  该书反映了深圳30年的一系列重大轨迹,记录了几乎每一个关键的历史阶段、重大事件及重要概念,如《“蛇口风波”始末》、《深圳的斯芬克斯之谜》等,许多篇目的名称甚至一度成为当时的社会流行语。

  千余人为读书月撰写歌词

  《读书温暖人生》,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它其实是一本主题歌曲征集作品选,里面收录了精选出的200多阙各界市民为深圳读书月所撰写的歌词。

  深圳读书月已经十年,却一直没有一首主题歌。今年上半年,深圳市福田区委区政府、深圳特区报与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联合举办了“读书温暖人生”主题歌曲征集活动。

  据悉,从4月到7月,1200多首带着感情热度的歌词如雪片般飞向主办方,掀起了一股读书题材歌词创作的空前热潮。由大学教授、资深作家、音乐人、乐评人所组成的评委会最终选出《云在青天书在手》为读书月主题曲歌词,著名作曲家印青担纲谱曲工作。

  邓康延在《云在青天书在手》中写到:书是一辈子的朋友,天下故事在心头,书里藏着忘年交,隔着年代也握手。

  热衷于通过阅读改变命运

  深圳确实有不少人爱读书,这从深圳图书馆和书城那些如饥似渴的读书人身上可以窥见一斑。

  可在昨日第十届读书月启动仪式后,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样也是深圳读书月组委会特别顾问的陈佳洱委婉地对深圳人的阅读提出批评,他说:“读书不应该功利化,而要以人文为主,以内涵为重。”

  陈佳洱院士显然对深圳人阅读情况比较了解,由于节奏快、压力大,深圳人非常热衷于教辅等实用书籍。法律、股票、计算机、英语、管理等方面书籍备受推崇。深圳书城的销售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09年,文化教育类书籍的销售额逐年上升,至2009年度已达到7000多万,而文学艺术类图书的销售额仅为4000多万元。

  在深圳图书馆,记者采访了刚刚借完书的李小姐。李小姐家住布吉,但每半个多月就会到深圳图书馆来借几本书看,很少间断。这一次,李小姐借了几本与会计学和股票相关的书籍。

  李小姐告诉记者,她是中专学历,来深圳做会计已经十年。看书是她和老公丰富业余生活的一种手段。通常在图书馆,她都会借些实用的书回去看,如自己工作需要就看些会计书,老公炒股就借几本股票相关的书,鲜少涉足人文类图书。“当然,如果有人在身边常说什么我不懂的东西,我也会借书看看,以便有些了解,如历史之类的书”。

  33岁的雷先生正准备和朋友合伙开公司,看见他时,他正在管理类书架前寻寻觅觅。他说他不常看小说之类的书,因为商业社会,还是赚钱重要。“没事翻翻实用的管理类书籍,虽然不可能一下子用得上,但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还是有的。”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