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鲁豫小姐最为人诟病之处,她的提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17:55  国际在线

  作者:金陵客

  陈鲁豫的节目明年落户安徽卫视,有同学问我什么感想。我说,没有感想。过去人家吹捧她,说《鲁豫有约》多好多好,我就没觉得有多好;后来有人贬低她,说这个节目多差多差,我也没觉得有多差。陈鲁豫的节目本来就那样,可以看看而已。说“水平下降”,似乎证据不足。何况,与其被人吹得飘飘然,不如索性“落地”,反而踏实。

  鲁豫小姐最为人诟病的地方,是她的提问。2009年10月31日《扬子晚报》把网络上流传的“雷人语录”摘编出来,是够“雷人”的。比如有一次,采访留守儿童,她问孩子们平时都吃什么?小孩们说吃青菜。鲁豫问:“吃肉吗?”小孩们说不经常吃。鲁豫又问:“为什么?肉不好吃吗?”孩子们一下都很尴尬,有小孩说:“不是不好吃,是没有钱。”

  老实说,这个段子,我其实一直记在心上,觉得很有代表性。著名主持人朱军曾经有名言曰:“我们是国家电视台,我们要有皇家风范。”什么叫“皇家风范”?鲁豫小姐这一句“肉不好吃吗”,可谓经典一问,就是名副其实的“皇家风范”。《晋书·惠帝纪》说:“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晋惠帝这荒唐而古老的故事,好容易产生一个现代版,不料这种笑话却竟然出现在一个著名主持人身上。平心而论,鲁豫小姐所以如此发问,不过是为了跟采访对象套近乎而已。鲁豫小姐心里明镜似的,孩子们绝不会认为肉不好吃。只不过在她随口一问之时,她很真实地忘记了一个常识性问题,即,肉虽然很好吃,却必须要有钱买。

  这种“皇家风范”的病根,说到底,就是脱离实际。许多记者、主持人,虽然天天跑新闻,天天抢新闻,但是,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却非常肤浅,非常概念化。去年春节前,广东有个名嘴,主持节目时嘲讽民工,说:“哇,大佬,187文你都觉得贵啊?你成十年没返过屋企喔,坐飞机都抵晒啦……”把粤语翻译成普通话,大概说,你不会觉得一张火车票187元太贵吧?你有十年没回家,坐飞机也不贵啦。这个话题立刻引起舆论大哗。作为主持人,他不明白自己的收入与民工的距离究竟有多大,就凭自己的感觉去评判是非,他也就忘记了一个常识,即,票价贵不贵,需要看口袋里钱多钱少。刘姥姥看贾府里的人吃螃蟹,说一顿饭钱够庄稼人过一年,可是,有谁听见贾府里的人说过一个“贵”字呢?

  这种主观幼稚病,我看是现在媒体人的通病之一。自己的眼里只剩下八卦,于是天下就剩下婚恋或绯闻。比如杨澜的访谈节目,去年有一档访谈郭晶晶,主持人的话题,一直纠缠在“晶刚恋”、“怀孕”、“霍震霆先生奖”、“豪宅聘礼”等问题,与郭晶晶进行攀谈,不及其余。郭晶晶的强项是跳水,反而置若罔闻。采访以前对采访对象全无研究,采访时抛出的问题,就成为一种无聊的浪费。比如北京奥运会,央视五套有记者采访运动员:“你累不累啊?”“拿了冠军你高不高兴啊?”“你下次还想不想拿冠军啊?”有学者把它概括为记者的“经典三问”,暴露出记者的专业水准,在零分以下。

  曾经“当过五年知青”的敬一丹,回忆采访遭遇的尴尬,说过一件“露怯”的事。她到山东采访一位养猪协会分会的会长,觉得自己真是“几乎什么细节都想到了”,比如选择什么环境,找什么角度,穿什么衣裳,绝不应该再有什么问题。于是开口就问:“会长,你们这个养猪分会辐射了多少农户?”万万没想到,这个农民满脸疑惑,说:“对不起,记者同志,什么叫辐射?”敬一丹回忆说,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儿,怎么压根儿就没想到,身在农村,面对一个农民,竟然把在书斋或者会客厅里与专家学者官员说的“词儿”,直接就搬到养猪场来了?敬一丹说的“词儿”,其实是感情问题。感情是伪装不了的。一个人或者可以永远保持微笑,但是,一到关键时刻,有没有真感情,一下子就见底了。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