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企业删帖福兮祸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02:20  汉网-武汉晚报

  企业删帖

  福兮祸兮?

  林坤

  网上形形色色的负面信息处理公司,最近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节目报道说,有许多企业为了应付网上的不利言论,通过职业删帖公司,对网站内部人员进行攻关,以达到删帖的目的。

  举个例子,比如我在使用了“张三牌”电器之后,认为它价钱贵质量又差,便在论坛中发帖子抱怨,并罗列理由一二三。这时张三企业肯定不会为了一条不满言论去找删帖公司,花上几千元钱。但是如果许多顾客和我有同样的想法,并在各个论坛集中地进行批评,张三企业就会坐不住了。比较有名的案例是已经垮掉的三鹿奶粉,当各地家长在网上质疑奶粉导致结石的时候,三鹿通过对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公关,让带有相关关键词的信息无法按正常的排列显示,这件事情就“沉”了下去。那么这次“成功公关”的结果是什么呢?奶粉致病由于缺乏预警大面积爆发,不仅害了无数孩童,三鹿则自己把自己给玩死了。

  有很多企业以为,删掉不利言论就像蒙住了其他顾客的眼睛,不让他产生疑心。但实际上删掉批评和投诉的信息,只会把企业自己的眼睛蒙上。别人写了一句话,你把它擦掉,却不代表这句话陈述的事实也能抹掉。

  网络是一个信息庞杂,难辨真伪的地方。企业删帖,有人担心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侵害。我们不妨去看看一些手机网站,每个品牌每个款式说好说坏的都有,消费者和托儿也都有。既然知的“情”连真假都分不清楚,这样的知情权要不要也就无所谓。而应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政府部门、消协、媒体、厂商和经销商,是不是也该想想,到底是谁把消费者逼向了网络去求取可靠信息呢?

  既然说到媒体,所谓“删帖”、“公关”,无非就是拿钱去给网站的工作人员。企业为了自己声誉着想,还情有可原;互联网媒体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收受钱财却不受约束,才是删帖风行的关键所在。他们很多看起来像是信息的把关者,其实只是商人贩卖发言的平台。但这个平台其实并不是公共的,收钱删帖也就难言贿赂。

  曾有网站的朋友对我说,删帖是最笨的办法,就跟禁书一样。不禁不知道,一禁全都千方百计找来看。何况有时候他们还要奉命删掉一些影响不好的新闻稿件,对于远不是那么客观的网民而言,删掉还能赚钱,何乐不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