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众期盼“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04:10  舜网-济南日报

  据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称,于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把“调结构、防通胀”作为重点。文章说,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如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沉着应对通胀预期,增强后劲再上台阶,成为中国经济要继续破解的课题。(11月2日中新网)

  此前,各地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各省市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速,普遍高于7.7%的全国增速。应该说,公众在经济回暖中感到了安全感。然而,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笔者却高兴不起来。冬天到了,煤价降了,我们的供暖费却没有降低(北京、兰州等地供暖费都维持去年水平);一些公共产品在酝酿涨价,但我们的腰包却不见鼓。凡此种种,让我们难以感受到经济回暖带来的暖意。

  笔者认为,公众想要的不仅仅是大环境的红红火火,更是要“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地方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期待。

  年初,国家把追求长期目标与解决眼前困难相结合,把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决定拿出4万亿元投向民生工程、“三农”、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节能环保和技术进步。从目前的各项经济数据来看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保民生”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果不能把有限的资金投向民生,包括改善医疗卫生体系、扶持“三农”、为低收入家庭和无房户建设住房、协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等,拿着花哨的数据炫耀等同于“画饼充饥”。只有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保险以及水、气、暖等公共产品的保障供给上去了,国民的生活成本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可支配收入也会自然上升。

  国民的消费能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晴雨表。央行此前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城镇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8.6%,是1999年开展调查以来的最低。由此可见,如果迷失在GDP的数据中,将数据当作政绩的光环,轻民生、淡民众,就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宗旨背道而驰。

  民为邦本,公众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会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笔者希冀中央经济会议能明示地方在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多向民生倾斜,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打折。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