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健康的心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05:15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 陶忠辉 通讯员 杨璠 向吉刚

  什么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有什么危害?如何有效预防治疗?1日,参与组织全国“‘健康心跳,健康心’防治心律失常宣传周”活动的省人民医院院长黄从新教授进行了详解。

  “不管是哪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心律失常”

  黄从新教授说,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至少有54万人,其中88%由心律失常导致。

  什么是心律?黄从新教授介绍,心脏每搏动一次,就意味着一次收缩和舒张,表现在我们的脉搏上就是一次跳动的节律,这就是心律。心脏舒张时,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慢慢充盈,装满后再有力地射向全身,源源不断地滋养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心脏跳动具有这些特点:夜间比白天跳得慢,安静时比运动时跳得慢,情绪抑郁时比激动时跳得慢。正常的心律每分钟应该大于60次、小于100次。比60次小、比100次大,都是不正常的,这就是心律失常。心脏过慢的跳动,不能供应足够的血液,跳得太快了,又造成心脏不能有效射血。心脏性猝死就是心脏突然停跳至生命体征消失。

  “不管是哪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心律失常,但有的是病理性的,有的是生理性的。”黄从新教授笑称:恋爱中的人处于激动之中,心跳往往会超过100次,尽管不正常,却不是病,激动一过,心脏就可以自己恢复正常,这就是生理性的。

  但病理性的心律失常却是造成心脏性猝死的元凶。心脏乱跳,血液不能有规律地供应全身,组织细胞就会死亡。黄从新教授介绍,心脏性猝死20分钟后脑死亡,心脏性猝死超过半小时后,生命很难被挽回。

  古月、马季、侯耀文、高秀敏……造成这些知名人物死亡的,正是心脏性猝死。马季死后,黄从新教授连呼“可惜”,他说,假如马季身边的人懂得心肺复苏技术,在马季发病时就地抢救,可能还能救他一命。但现在人们碰到心脏性猝死病人时的通常做法是:一打120,二背起病人往医院跑。“这些都救不了人,心脏性猝死的人在倒下的10秒钟内最关键”。而10秒钟不可能把病人送到医院,120的救护人员也来不了。

  黄从新曾问北京的同行:为什么不能在马季体内装除颤器?黄从新称,心脏性猝死目前还没有什么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唯一被证实了的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植入除颤器。“如果马季植入了,人间可能还会有他的笑声”。

  “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超千万!”

  “我国有心律失常患者超过1000万!”黄从新教授称,人们对心律失常的认识普遍不足,产生了两个极端,一是过度紧张,从而造成过度治疗,但更多、更严重的是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低估病情,缺乏对现代医疗科技的认知,使得许多本可以得到有效防治的患者死于心脏性猝死。

  心律不齐可以通过症状和心电图来明确诊断,也可以通过识别高危人群,提高患者及亲属、同事的救治水平加以预防。黄从新教授介绍,在心律失常的病人中,较为常见的是房颤,我国现有800万房颤患者,他们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窦性心律人群的5倍。另一高危人群是冠心病人,尤其是合并心功能低下,以及曾有过心梗和猝死经历的患者,更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早接受有效预防和治疗。

  黄从新教授呼吁,全社会特别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举措,尽早将心律失常治疗纳入医保范畴,同时加大公众医疗服务投入,建立和完善社区医院、大型公共场所的应急救助系统,并通过立法让全民认识到积极抢救猝死病人是一项社会公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