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团结互助 描绘民族和谐长卷

  在成都,到处都可以看到各民族同胞和睦相处,相互帮助的场景。为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利益,我市创新民族工作机制,去年通过“一市三州”联席会议,为藏族同胞罗让亚迫找回价值84万元的虫草;在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用辛勤付出,为培育少数民族人才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甘孜州广为流传着一个“汉族父亲和藏族女儿”的故事;为藏族同胞看了几十年病的郭稚驹医生,被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为“活菩萨”……这些鲜活的场景,共同绘制出一幅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动人长卷。

  创新机制 一市三州联席会议找回84万元虫草 为少数民族管理服务,我市不断创新民族工作运行机制。在省民委牵头建立的“三州一市”(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和成都市)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由市政府牵头建立了“一市三州”(成都市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驻蓉办事处)联席会议,这一机制为保护少数民族利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一市三州’联席会议,为雅江县的藏族同胞罗让亚迫找回了价值84万元的虫草。”甘孜州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赵斌告诉记者。去年,罗让亚迫带着500多位乡亲的虫草来到我市中药材市场交易,没想到价值84万元的虫草却被人骗走。甘孜州驻蓉办得知了这一情况后,立即通过“一市三州”联席会议,协调成都市相关部门,历尽艰辛将虫草找回,交还到罗让亚迫手中,为少数民族兄弟挽回了损失。

  目前,“一市三州”驻蓉办联席会议已经延伸到三州所属34个县级人民政府驻蓉办、我市9个重点区(市)县、3个少数民族艺术团,形成了一个反应敏捷、效能显著的城市民族工作网络,保证各项民族工作优质高效运行。

  对口支援 每年233名教师甘孜支教 在白玉县,一个“汉族父亲和藏族女儿”的故事广为流传。故事中的“汉族父亲”就是对口支教白玉县的武侯高级中学副校长王国贤,同时他也是甘孜州白玉县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2008年12月4日的早晨,白玉中学初二(四)班的学生阿西刚从床上起来,突然觉得四肢僵硬,“啪”的一声摔倒在地上。在甘孜州,阿西的病因一直没能找到,意味着她的学校生活即将结束了。为了阿西能回到学校上课,王国贤动用一切资源,将阿西送到成都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国贤日夜陪伴在阿西身边,给她补功课,还给她做饭,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阿西的病终于好了,健康地回到学校继续学业。王国贤坦言:“白玉中学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在甘孜州,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成都支教教师又何止一个王国贤!近三年来,我市每年都选派233名优秀教师赴甘孜州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我市还接收了1870余名甘孜州教师前来我市对口学校培训、3376名甘孜州学生来成都学习。据统计,近三年,全市共捐赠甘孜州教育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288万元,为甘孜州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扎扎实实办了实事。

  维护少数民族利益 每年接待5000人次民族地区群众就医 在甘孜、阿坝地区,不少藏族同胞生病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成都的郭医生看病。郭稚驹,在民族地区为藏族病人看了20多年病,回到成都后创办了成都市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性疾病集中救治点,继续为少数民族同胞解除病痛。记者见到郭稚驹的时候,正在集中救治点病房里巡房的郭医生,脖子上挂着病患家属刚刚为他献上的哈达。“我在民族地区生活了20多年,天天都和藏族患者接触,他们的淳朴和善良深深感动了我。”郭稚驹的话十分朴实,却饱含着他和藏族同胞深厚的感情。而很难想象已经73岁的郭稚驹,还带着心脏启博器坚持给病人看病,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的地方性疾病:如包囊虫、骨结核,让郭医生一看,都能手到病除。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性疾病救治点还有个规定,少数民族患者就诊,由院方为其承担40%医疗费用。难怪有不少藏族同胞亲切地称郭医生为“活菩萨”。

  在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利益方面,甘孜州民族地区医疗服务中心成都办事处还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三六三医院签约,为民族地区来蓉就医群众提供导医、食宿及相关服务。我市民族工作部门坚持跟踪指导,帮助协调矛盾纠纷,每年接待民族地区群众5000人次以上,病人满意率达到98%,服务范围覆盖了我省甘孜州、阿坝州及西藏、甘肃、青海、云南部分地区。记者 李奕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