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条条彩带织成绿洲锦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07:00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都兰是一片绿洲,原以为它只有绿色。但是,走进都兰,才真切地感受到它的色彩之丰富。而且,都兰正有意“渲染”这种色彩,想用五彩斑斓装点那片古老的土地,使每一种“色彩”变成一条产业带,并用那一条条彩带织成绿洲锦绣。

  都兰的“远近”

  要近看都兰,先得站在远处看。看清楚它在纵向历史长河中所占据的一个坐标,才能看清楚它在当下经济社会发展中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

  都兰是古丝绸南路上的一个重镇和驿站,诸多的历史遗迹表明,这里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文明。早在2800年以前,就有古代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从周秦时期的西羌牧地到王莽治下的西海郡,从吐谷浑的城郭到吐蕃牧帐,从蒙古和硕特部的牧场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垦营造的大片绿洲,无一不在证明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的繁荣。这里曾出土大量唐宋以前的中国丝绸和瓷器,也曾出土古波斯的花瓶、古罗马的青铜、古印度的经文,从中你不难想象,这里曾经有过怎样的市井繁华和商贾喧嚣。 “都兰”两个字来自是蒙古语,意思是“温暖”,单从这两个字,你就可以想见,古往今来,它曾给踏上这片土地的人们留下过怎样美好的记忆和印象。

  这里自古就是整个柴达木地区的文明中心和交通要道,而游牧文明一直是这片土地上的文明主体。虽然,早在300年前,这里就出现过农耕,但直到上世纪初,这里的农业基本上还是处在一种零星垦荒的状态,而且,大凡种地的农民都是从东部农业区来的灾民,全县的耕地面积只有万余亩,粮食总产量不到百万公斤,单产不足90公斤。农耕作为一种文明主体的繁荣和发展是近半个多世纪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片土地才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并很快成为青海一个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域和柴达木绿洲农业的中心地带。都兰境内宜农土地面积有173万多亩,主要分布在境内西部和中部河谷下游地带及丘陵区的山间小盆地和戈壁前缘。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因为有昆仑山的雪水滋养,这些宜农土地的开垦速度逐年加快,沿昆仑山北麓距山脚10-15公里的戈壁前缘地带形成了东西绵延150公里长的带状绿洲,土地肥沃,灌溉条件好。现在都兰境内的耕地面积已达到30万亩,耕地面积占到海西全州耕地总面积的一半,是海西最大的农业经济区域和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

  春小麦是这片土地上主要的农产品,境内的农场和农民都以种植春小麦为主。几十年来,都兰人在这片土地上曾种出过令世界刮目的麦子。1978年香日德农场曾创下单产1013公斤的高海拔地区春小麦的世界记录。1983年都兰农业总户数不过2000余户,但全县生产万斤粮的农户就达974户,交售万斤粮的农户达203户。虽然都兰的耕地面积并不算大,但是,很显然,都兰曾给缺粮的青海生产过很多宝贵的粮食。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每年境内的粮食总产量都在3300万公斤左右,全都兰每年给国家交售的商品粮都在2000万公斤以上。2008年的粮油总产量达到5100万公斤。

  所以,都兰人喜欢说“大”。说都兰的国土总面积超过4.5万平方公里,是省内面积最大的农业县;说都兰是“海西最大的农业县”。其实,大和小都是相对的,就国土面积而言,都兰的确很大,它差不多有大半个宁夏那么大。就耕地面积来说,出了海西,它就算不上大了,别说是省外,在省内,它充其量也是个中等县。但是,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人口因素。都兰的农牧业人口只有5.59万人,其中的农业人口只有4.2万多,人均耕地面积超过5亩,而全省和全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却不到2亩。从这个意义上讲,说都兰是农业大县,当之无愧。这才是都兰的优势和潜力。

  在海西,论矿产资源,都兰肯定比不过格尔木和天峻,甚至比不过乌兰和柴旦。都兰要发展,尤其是要科学发展,就得选择一条突出自己优势特色的出路。那么,都兰的优势和特色在哪里呢?就是土地,就是那片水土和光热条件得天独厚的绿洲。

   都兰的"色彩"

  从2006年开始,都兰就着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兰的农业是绿洲农业,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对整个绿洲"色彩"的调整。他们要把那片土地当成一块"调色板",用浓墨重彩为它绘制时代的新画卷。都兰绿洲农业的传统作物品种是春小麦和油菜,可谓"一绿一黄",加上那些纵横交错的农田林网,就是以前都兰绿洲农业的基本面貌。现在,他们要为它再增添"一红一黄"两种色彩,大面积推广种植枸杞和马铃薯,形成新的绿洲农业产业链条,使都兰真正成为柴达木盆地乃至整个青藏高原上的一个农业强县。

  说起枸杞,人们就会想到宁夏。但是,据说,都兰的野生枸杞还是宁夏枸杞的一个重要族源。而宁夏的枸杞不仅种植面积一直保持着20万亩以上的规模,而且,他们还把枸杞做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品牌。尽管,国内有不少地方也种枸杞,都兰枸杞在市场上的份额也算可观,但进入市场时却都要贴上宁夏枸杞的标签。感慨之余,都兰人就想到了要奋起直追,想抢回已经丢掉的"面子"。

  从2007年开始,都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逐年加大。2008年全县枸杞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而今年全县枸杞的种植面积则已扩大到8万亩。他们计划一两年之内全县的枸杞种植面积要超过15万亩,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油菜籽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走向深入,产业化规模优势日益显现,土地流转加快,集约化、规模化种植经营已成气候。诺木洪两个农业行政村有1000多人口,有耕地3600多亩,基本上都种枸杞,人均种植面积已经超过3亩,仅枸杞一项的人均纯收入就超过15000元。今年诺木洪地区的枸杞总产量至少在7000吨以上,产值将首次超过亿元。香日德镇的枸杞种植面积也已有20000亩的规模。

  如果说,以前都兰的枸杞种植业只是都兰人自己的事,那么,以后可能就不是了。直到今年秋天,都兰所产枸杞,在当地采摘完毕后,都要运到宁夏,交给宁夏人,经加工包装后,进入市场,外包装上根本找不到"都兰"两个字,它们的原产地都变成了宁夏,而"都兰"只是宁夏一块看不见的"枸杞园"。虽然,种枸杞的都兰农民也有丰厚的收入,但是,更加丰厚的利润却拱手让给了宁夏。都兰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一直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现状。在都兰的那些枸杞园里,你随便问一个人,那里所种枸杞苗木的品种,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但你会发现所有品种名字的前面都无一例外地冠以两个字"宁夏",而绝不会听到"都兰"。都兰的枸杞都姓"宁夏"。

  在都兰采访时,很多与枸杞有关的都兰人都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做一件事,就是要尽快培育出属于都兰自己的枸杞品种。据说,都兰还能找到本土原生的甚至野生的枸杞亲本资源,如果能够找到,与引进的宁夏枸杞品种进行杂交培育,不出几年光景,都兰就会有自己的枸杞品种。枸杞种植原本是一个传统产业,原本不存在知识产权,可是,在今天,你一旦与这个世界上的市场发生关系,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只有尽快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都兰的枸杞产业才能做大做强。

  有迹象显示,都兰正迎来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有利时机。随着枸杞种植规模的迅速扩大,一些看好都兰农业产业化投资的企业也开始进入都兰,仅都兰合华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已经开始投资建设的一个开发项目,就有20万亩的开发种植规模。他们要在宗巴滩上开发一片土地,建设世界一流的枸杞种植园。并以此为依托,研制开发枸杞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使都兰成为名副其实的"枸杞王国"。

  有人预测,在未来三年之内,都兰将超过宁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枸杞产地,其枸杞种植面积将超过30万亩,占到中国枸杞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这是"一红",它在整个都兰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马铃薯作为"一黄"紧随其后,与原来的"一黄"产业--油菜籽相映生辉,也已显示出产业优势,仅香日德已有两万亩的种植规模,全都是订单种植。镇党委书记谭丙乾告诉记者:"未来两年之内,香日德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会超过5万亩"。他们已和海西雪旺薯业洽谈确定,准备在这里建设一条年消化5万吨马铃薯的精淀粉生产线,明年开工建设。

  种植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产生大量的秸秆饲料资源,将会有效带动养殖业的发展,而养殖业的发展又会给土地带来大量的有机肥料,一个"农业-饲草料-养殖业-有机肥-农业"的循环链条正在形成,它将给这片绿洲增添无尽的活力和生命力。现在,都兰农区已有11万头只牛羊的育肥能力,有1.2万头生猪存栏,还有宗加、巴隆、香加的绒山羊产业带和热水、沟里、夏日哈的藏系羊产业带。弱项是生猪生产,所以,他们提出要在未来两三年内将都兰的生猪出栏规模增加到10万头以上,以此基本占领格尔木市场,因为,格尔木市场生猪的年屠宰量就有10万头,因为,他们离格尔木最近。

  但是,对一片绿洲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绿色"。都兰处于茫茫昆仑和千里大戈壁之间,昆仑山的雪水是它的生命之源,而那大戈壁却是它的一个大限定。"戈壁"一词源出蒙古语,意思就是"沙漠"。从中你就能看出这片绿洲的珍贵,也能看出绿色之于这片土地的珍贵。如果说,昆仑山是都兰的一道屏障,那么,这些绿色就是这片绿洲的又一道屏障。未来的都兰会变成什么模样,最终要看这道绿色的屏障能坚守或延伸到什么程度。

  都兰人几十年来用他们的汗水和心血在那片大戈壁之上种出了一片片绿树,至2008年,都兰共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9.18万公顷,封山育林8.63万公顷。他们还创造了深栽旱作造林技术、荒漠化植物成功引种驯化育苗、荒漠灌木成功引种驯化免灌溉造林等多项骄人的成绩。这些成果已经或正在转化成一棵棵绿树、一片片绿色,在都兰大地上向四处绵延起伏。

  都兰正是有了如此绚烂的色彩才显出无限的魅力,而都兰人也因此就有理由对未来的都兰满怀期待。(作者:古岳)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包装 成功 瓷器 标签 彩带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