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接种疫苗致甲流暴发?纯属造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07:03  新闻晨报

  

接种疫苗致甲流暴发?纯属造谣!

  □10月15日,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成为本市首批甲流疫苗接种者。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有网站刊登文章称,近日北京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是因为国庆前各中小学接种疫苗引起,卫生部新闻发言人2日就此接受采访时称,此报道内容不符合科学常识和实际情况,是人为编造的谣言。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称,国庆节前,北京市中小学并未开展大规模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此外,国内外科学研究表明,甲型H1N1流感疫苗保护率可达到85%以上,因此,其接种将极大增强易感人群的整体免疫力,已接种人群中不会出现大规模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现象。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说,接种疫苗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有效手段之一。临床试验结果和接种工作实践证明,我国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按照有关规定,重点接种人群可在“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下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表示说:“目前甲型H1N1流感病毒虽未发生变异,大多数患者病情较为温和,但重症和死亡病例不断增加是必然趋势。”

  陈竺强调,各地卫生部门要最大限度减少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要积极配合宣传部门,及时、公开、透明地发布疫情信息及防控工作情况,对群众关心的人点问题要进行正面引导,并及时对不实报道和谣言予以澄清。

  数据(截至11月2日)重症病例:118例,已治愈34例,死亡7例确诊病例:48748例,已治愈36309例

  [甲流疫苗热点问答]

  昨天,针对当前甲流现状和市民关心的问题,市卫生局有关专家专门作了解答

  接种甲流、流感疫苗应至少间隔14天

  问:甲流疫苗与季节性流感疫苗能否同时接种?

  答:接种甲流疫苗对其他流感没有预防作用。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对甲流也没用预防作用。甲流疫苗与季节性流感疫苗可以同时接种,接种要在不同部位。专家建议,如果需要接种两种疫苗,应至少间隔14天。

  问:我国研发的甲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

  答:我国10个疫苗厂家前期在7个省份对13000多名志愿者接种了疫苗。根据接种第一剂疫苗21天的血清学结果显示,保护率均超过85%。

  问:哪些人属重点人群,应该优先接种甲流疫苗?

  答:本市甲流疫苗重点接种对象主要包括:保证社会正常运行的口岸、公安、民航、交通、电网、殡葬等部门的关键岗位公共服务人员和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一线工作人员,托幼机构教职员工、中小学校学生及教职员工。

  3岁以下幼儿不适合接种

  问:哪些人群不能接种甲流疫苗?

  答:以下人群不能接种甲流疫苗:对鸡蛋或疫苗中任何其他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液等),特别是卵清蛋白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感冒和发热者;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严重过敏体质者,对硫酸庆大霉素过敏者;年龄小于3岁者;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其他人员。

  问:如何有效防止接种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答:接种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接种。在接种前应该告知受种者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查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对无禁忌症的对象知情同意后方可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要严格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接种后现场留观30分钟。

  问:有基础性慢性疾病患者可否接种甲流疫苗?

  答:对于有慢性病的个人,是否应该接种疫苗,要考虑当地流感疫情的严重性、患病的严重程度和接种的风险性,咨询临床医生或接种人员后再做决定。

  接种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24小时内

  问:甲流疫苗有哪些不良反应?

  答:局部不良反应:常见疼痛;偶见红、肿、瘙痒。全身不良反应:常见发热、疲劳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偶见咽喉疼痛、肌肉疼痛、咳嗽、腹痛、关节疼痛、活动减少或增多、口干、食欲不振、腹泻、过敏、胸闷。这些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主要发生在接种后24小时内。

  问:除了接种疫苗之外,还有其他流感防控措施吗?

  答:尽管接种疫苗是目前具有特异性的重要预防措施,但同时加强疫情监测,加强医疗救治,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的疫情防控也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措施。对于广大市民来说,减少或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配带口罩、注意室内开窗通风、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仍然要坚持下去。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