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生态:垃圾靠管道输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07:54  解放日报

  从园区绿化到和谐的生态环境,从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到大气、水体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治理,从场馆建设施工中的环境修复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此次工博会上,展示了世博会的“生态与环境”系统。

  “沪上生态家”十分抢眼。作为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唯一的实物案例,“沪上生态家”展示出居家建筑对可再生能源的巧妙利用。工博会现场展示了“生态楼”模型:屋顶上巨大的太阳能光热设备不仅为整幢楼发电,还能通过并网与市区电网连通,一旦有富余能源,可供给整个电网使用,这样“生态楼”成了一个小小发电厂。此外,风能、清洁能源、燃料电池、可循环材料等都在楼中得到应用。最有趣的,是一间老人卧室的展示。远程医疗传感的应用,使得家庭医生不在身边,就可获知躺在床上的老人血压、心率等各项体征,这无疑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良方。“也许,这在2030年就可成现实。”工作人员说。

  工博会上,还展示了世博会水资源集成管理,环保的理念从“水源头”渗透到“水龙头”。先看水源头,目前在建的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将使全市约70%的供水成为优质长江水。接着,采集到的水还将进行水体生物生态修复。工博会现场对此进行了有趣的展示:一个类似鱼缸的容器内,充满了藻类等生物。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土壤净化、生物净化、植物净化、沸石净化等方式,将黄浦江劣Ⅴ—Ⅴ类水,变为景观Ⅱ类水,过程只需2到3天。最后,在“水龙头”这一关,将经过供水管网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实时监测,全力确保水质安全。

  世博会垃圾如何处理?记者现场看到,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十分先进。无需人工收集,被投入室内外垃圾投放口的垃圾自动依次进入管道,在气力输送下到达压缩站,经过分离、压缩、过滤、净化、除臭等,最终排到户外。它将为世博会核心区提供服务。

  【点评】戴星翼(复旦大学环科系教授):世博会对于环保技术的应用和生态的保护,无疑代表着未来生活的发展方向。不过,我觉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需要考虑:一是这项技术是否可以达到市场能够接受的成本,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扶持;二是在它的生命周期内,是否有净环境收益和净能源收益,也就是说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要达到一个市场和环境的平衡点。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