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格尔木棕熊的前世今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07:55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10月26日发生在格尔木的棕熊伤人事件,让市民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棕熊。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居于深山老林的棕熊来到闹市,又是什么原因使看上去憨态可掬的棕熊变得无比凶残?记者走访了相关人员,听他们讲述了生长在青藏高原棕熊的更多传奇。

  棕熊别名藏马熊、哈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棕熊以食肉为主,也食其他植物,是杂食性动物。鱼、鸟卵、鼠兔、旱獭、藏羚羊等都是它们爱吃的食物。它们也吃青草、嫩芽、野果、各种浆果以及植物的根茎。

  棕熊有冬眠的习性,每年9月至10月,长得膘肥体壮时选择山洞筑窝,开始冬眠,至翌年5月至6月出洞,约半年时间。在洞中分娩,每胎多产两仔,出洞后跟随母熊在沟谷中觅食。棕熊冬眠时呈半睡眠状态,如遇惊扰,随时都可惊醒。被惊醒的棕熊,常不再冬眠,到处游荡找食。相关资料显示,不冬眠的棕熊对人畜的危害很大。

   曾经,棕熊成为枪下冤魂

  1960年以前,柴达木盆地堪称野生动物的天堂。如野牛沟、棕熊沟等地名可以让人想象得到,这一时期的人们不时能见到各种野生动物出没。但后来,由于当时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为了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问题,各地纷纷成立专业打猎队,组织大规模猎捕野生动物活动。一位参加过打猎的老人讲,在野外,棕熊一般不轻易伤人,百米之外相遇,只要人不惹它,一般都能相安无事。可要是狭路相逢,或人要是伤害棕熊幼崽,或人遇到受伤的棕熊,棕熊都会毫不犹豫地扑上来,和人拼个你死我活。所以猎人要捕杀熊时,队伍中必须要有一两名神枪手。

  成年棕熊十分可怕,可幼崽特别招人喜爱。一位参加过找矿队伍的老人讲,上世纪70年代,他们曾经捕获过棕熊的幼崽,并把它圈养过一段时间。幼崽圆圆乎乎,毛茸茸的,长着一身灰黑色的皮毛,眼睛小而明亮,格外招人喜欢。回到营地后,他们为小熊挖了窝,白天把它放出来,小熊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欢乐。几天后,小熊莫名失踪了。他说,有可能是有人把小熊偷偷放跑了,或者把熊宰杀,取其熊掌、熊胆及熊皮出售,当时熊掌和熊皮的价格已经很高了。

  就是在那样的连续捕杀当中,各种野生动物数量锐减,尤其是棕熊,因为农作物成熟时它时常下山侵扰而一度被列为害兽。1980年的《海西州志·卷一》述及野生动物时提到:棕熊因连续猎捕已较少见,仅在那些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地区,才能发现其活动痕迹。

  现今,棕熊数量正在增加

  20世纪90年代初,棕熊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棕熊的种群数量慢慢恢复。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林业局199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柴达木盆地有棕熊五百多头。近几年,天峻、乌兰、都兰、大柴旦、德令哈、格尔木等地牧民反映有棕熊出没。在柴达木的熊有棕熊和黑熊两种,目前还未接到黑熊扰民的报告。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常有棕熊出没,保护队员的生活也时常被棕熊打乱。保护队员告诉记者,夏季巡山当中遇到棕熊是很正常的事。有一次,一头棕熊半夜来访,前掌锋利的指尖很轻易地就把帐篷划破,轻轻一掌,就把好几斤重的高压锅拍得变了形。保护队员都躲在被划破的帐篷里不敢出来,等到棕熊离去后,发现所带的食物已被棕熊掳掠一空,电视机和锅碗瓢盆全部被砸毁。

  棕熊性凶猛而力大,食性杂,主要以翻掘洞穴的方法捕食鼠兔和旱獭。也涉水捕食水禽的雏鸟,在牧区也捕食家畜,还吃没有腐烂的动物尸体。在棕熊捕猎过的地方,巡山队员常可看见像人类脚印大小的足迹。在可可西里,巡山队员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食物比较充裕的时节,棕熊时常在捕猎后,会掩埋藏野驴、藏羚羊的尸体,以备不时之需。

   时下,棕熊有些“欺负人”

  自2004年以来,格尔木、乌兰、都兰、德令哈等地先后发生了好几起棕熊吃羊的事情,使得牧民人心惶惶,纷纷向森林公安局汇报。

  这些年来,落入熊口的羊超过百只。一名牧区妇女报案说,一天她听到羊圈有动静想走出去瞧瞧,转身发现,一头棕熊直直地趴在帐篷口,肚皮冲着她。牧民说,看到棕熊吃羊,她不敢作声,因为一旦惊扰了棕熊,熊就会把目标对准牧民,而牧民和牧民养的狗根本就不是熊的对手。牧民说,棕熊一次通常会吃三五只羊,临走时一般还要再拖走一只。损失惨重的牧民们用各种各样的法子对付棕熊的侵扰,他们放鞭炮、敲脸盆、点火把,但仍不时有牲畜遭袭。

  由于棕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牧民们无法捕杀,只好任其“为所欲为”。与此同时,越来越突出的人畜矛盾带来的经济补偿问题,也使政府部门陷入两难的境地。《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损失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的保护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补偿要求。”但以上法规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困难。首先,损失到底“由谁补偿”不明确,“当地政府”未说明是省、市级还是县、乡级;其次,补偿的具体金额没有明确依据,操作中难以执行。

  其实,棕熊下山也有棕熊的苦衷。为了生存,它不得不面对牧民的棍棒和火把,还有家犬的尖牙利爪。2004年,乌兰县森林公安局曾经解剖过两具棕熊的尸体,发现熊的胃里空空如也。因此,如何解决野生动物和农牧民和谐共处,是相关部门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作者:陈万宏张庆)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鞭炮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