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雄狮图》前补堂“非遗”课

  本报讯(记者 周辉霞 实习生 陈雪英)“一块只有几毫米厚的绸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湘绣是湖南人的骄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长沙晚报校园记者俱乐部的120名校园记者在中国湘绣博物馆补了一堂“非遗”课。

  提起湘绣的影响力,校园记者们头头是道地能例举一二: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堪称国粹;湘绣很精美,用木框框着挂在墙上、摆在家里非常漂亮。“湘绣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楚绣和汉绣,它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润色’,融传统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为一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人员这样介绍。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校园记者欣赏了中国湘绣博物馆的《毛主席去安源》、《雄狮图》等馆藏珍品。现场观看湘绣制作,校园记者又是好奇又是担心。“阿姨,一根线分成150股,您不眼花吗?针这么小,线这么细,要多长时间才能绣好老虎的眼睛?”金鹰小学的校园记者卢嘉兴很为正在刺绣的马阿姨担心。“刺绣这么费眼神,怎么不给阿姨们配个护眼灯啊?”细心的校园记者关切地问。“刺绣最好利用自然光,因为在日光灯下,线的颜色会发生变化。”校园记者很佩服阿姨们的敬业精神。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