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健康老人爱上另类“储蓄”

  本报讯(记者 饶丽)“养儿防老”、“存钱防老”,这些传统观念在书院路街道青山祠社区早已被另一种形式的“储蓄”所代替。陪孤寡老人聊天、报名清扫绿化,而今青山祠社区的老年人信息志愿者队伍每为社区服务一次都有专人登记,进行储蓄管理,而老人们有需要时可凭个人的“服务储蓄卡”向社区申请帮助,像这样的“储蓄式”互助养老在该社区已成为一种潮流。

  “赵主任,最近赵良宾身体大不如前,你有时间去看看吧。”昨日,社区主任赵青接到了老年人信息志愿者王顺清打来的电话。原来按信息队“分人分片、定点定人对老年人特别是孤老病残老人上门走访,及时掌握其身体、生活状况”的规定,年近八旬的赵良宾老两口成了68岁志愿者王顺清的服务对象。接到电话当天,社区工作人员就上门看望了赵良宾。

  “服务今天的你,造福明天的我。”说起“储蓄式服务”养老,不少社区居民都竖起大拇指。在他们眼中不止是社区内的病残、特困、空巢、高龄老人需要关心,许多像王顺清这样的退休老人同样需要心灵寄托。社区互助模式不仅解决了社区人手不足的难题,使健康老人能“老有所为”,还在社区形成良好的敬老爱老风气,一批道德模范之星、好儿媳在社区不断涌现,不久前,李雪冰等3位普通社区居民还荣登“中华孝心榜”。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