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别让正义使命陷入信任危机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潘从武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召开供水价格调整听证会,发言的20余名代表中,仅有5名不同意涨价。根据初步方案,银川市水价将分3年由现行价格调至每立方米2.14元,上调幅度为48.6%。就此,银川不少市民认为听证会“逢听必涨”,这类的听证会其公证性应该受到质疑。
听证会成涨价会
“听证会,听而不证,倒不如说是涨价前的公示会!”从报纸上得知水价要上涨的消息后,银川市民刘先生直言“结果在自己意料之中”。他说,前几年煤气、公交车、采暖费等价格上涨,都无一例外地举行了价格听证会,尽管会上百姓代表们慷慨陈词,激烈辩论,但会后价格依然上涨了。他认为,由于听证代表的意见很难影响最终的决策,听证会已流于形式或成摆设,像这样“不开也涨、开了也涨”的价格听证会再没有必要开了。
“亏损不能成为企业涨价的理由,单纯让老百姓为其涨价埋单很不公平。”很多市民认为,价格听证中对公用企业运营成本的监审不公开、不透明,到底企业的亏损是经营性亏损,还是政策性亏损并不清楚,如果企业把所有的亏损都算到老百姓头上,就显得太不合理。
代表缺少代表性
很多市民对听证会代表的组成更提出疑议。
2002年11月,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对《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其中对听证会代表有明确要求:“应该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代表性,一般由经营者代表、消费者代表、政府有关部门代表以及相关的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聘请的听证会代表可以采取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委托有关社会团体选拔等方式产生。”
银川市市民余明认为,无论是部门推荐代表,还是消协推荐代表,都没有严格的推荐产生办法,消协推荐的代表也主要是消协成员或与其往来密切的人,缺少公开性。
另外,办法中赋予听证代表的权利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听证会代表可以向申请人提出质询,对制定价格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定价方案提出意见,查阅听证会笔录和听证纪要”;二是“听证会代表多数不同意定价方案或者对定价方案有较大分歧时,价格决策部门应当协调申请人调整方案,必要时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再次组织听证”。对此,银川市一位参加过供暖价格听证会的代表也有疑问,如果代表不同意涨价方案怎么办?价格主管部门最后形成的上报调定价方案为什么有时与听证代表讨论通过的方案并不一致?代表们是否拥有听取合理解释和被告知的权利呢?
银川市民石磊提出质疑,宁夏区内大部分听证会结果为什么都与网上民众调查结果大相径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非听证代表的合理化意见并没有被听证会听取,还有一些群众根本不知道如何反映意见。
反对声不起作用
听证会在外界引起了广泛质疑,那么对于身在其中的听证代表来说又是如何看待的?在银川从事餐饮业的李发章是通过个人报名被选中参加此次银川市供水价格调整听证会的,谈及参加听证会的感受,他颇有微词。首先,听证会上,经营方占用时间太长,留给代表的发言时间太短,每人只有5分钟。在参会过程中他还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支持涨价的代表能够获得充足的时间发表意见,即使超时主持人也不会中止,而当和他一样的“反对派”发言时,往往是刚过5分钟就被提醒时间到了。他还记得当自己抛出“听证会成了涨价会”的观点时,主持人提醒“不要偏离发言主题”。“这令我很不解,召开听证会不就是为了充分听取意见吗,为什么不多给大家一些时间,为什么不愿意听反对的声音?”
另外,基层代表数量偏少,很多都是专家学者或政府部门人士,即使是数量有限的基层代表,其代表性也不是很强。对于民间戏称的“涨价听证会”,李发章说,这其实是百姓的一种无奈,因为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事实。
家住银川市紫阳小区的朱林德同样是个“听证专业户”,曾先后参加过4次听证会。作为下岗失业人员的代表,朱林德每次都对涨价行为坚定地投出了反对票,但每次他都发现“反对的声音基本起不了作用,该涨的最后还是涨了”。这让老朱很困惑:既然每次听证会都开成了“涨价会”,那反对的声音还有什么意义?
给百姓一糊涂账
随着越来越多的听证会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听涨会”,在遭遇逢听必涨的尴尬后,消费者的信任是否能继续?记者采访了多名银川市民,近距离倾听了他们的声音。
银川市民张炜说:“开听证会是政府行政职能公开化的一个具体体现,但是实际上,听证会已经成了涨价会。去年在银川市采暖费涨价听证会召开之前,一些报纸就已经明确报道了涨价的幅度,而且最后得到了验证,这怎么能让老百姓信服呢?同时,不管涨价或者说成调整,从听证会开始到结束,供暖企业的成本核算根本没有公开过,为什么不公开?这就让大家感到很模糊。它说是亏损,但我们没有办法对这个亏损的真实状况进行核实,怎能轻易就谈涨价呢。另外据我所了解到的一些资料,热力公司基本上不存在亏损,很多供暖企业员工的待遇都很高。”
“涨价可以,但前提是有关部门要对供热企业进行严格审计并公开成本,而不能给老百姓一本糊涂账。”张炜说。
还有银川市民提出:“供热是百姓不满的‘集中话题’,往往是消费者交钱后,先给你几天温暖的好印象,紧接着忽冷忽热,该热不热,甚至中间停顿检修,反复关关停停,交了升值的钱却享受着‘贬值’的缩水服务。企业可以举办‘价格听证’,谁为百姓举行‘服务听证’?”
过程与结果博弈
“听证会并不是完全的逢听必涨,而是逢涨必听。”宁夏自治区物价局综合调控处处长赵文泓说。
作为听证会的组织者,赵文泓认为,首先必须更改公众对于听证会制度形成“逢听必涨”的看法。他说,只有当关系老百姓生活的价格体系发生变化,需要进行调整时,才会召开听证会,这其中既有涨价也有降价,但是,因为考虑到成本问题,所以目前召开的听证会还没有涉及到降价范畴。同时,他例举了近三年宁夏区内药品、涉农价格和收费、行政事业收费等降价的事实。
有宁夏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各种听证会确实应该是“逢涨必听”,而不是“逢听必涨”。“逢涨必听”是对程序的尊重,值得肯定。但是,预设了一个“涨”的前提,听的结果就只是什么时候涨、涨多少的问题了。因此问题的实质不仅仅在于程序,而是让听证会制度发挥有效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私权的作用,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实惠。
采访中记者发现,公众对听证会制度形成“逢听必涨”的看法,来自于长期的观察和实践积累。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往往只注重简单地用“逢涨必听”来纠正公众对听证会制度的“误解”,而并没有用实际行动来改变公众的印象。诚如赵处长所言,在涉及医药、行政事业收费等等方面,虽然没有开听证会,但最终的实际效果是价格降了下来,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但就是因为没有经历“听证会”这样一个过程,在绝大部分老百姓心目中,没有一起“听证会”是降价的。
从以上这两个角度来看,听证会实际上已经成了一场过程与结果的博弈。值得相关部门认真反思的是,听证会这一原本为老百姓谋利益的制度如何才能更深入民心。老百姓则期待着价格听证更加公开、公正、透明,期待着民意得到更多的体现。
成涨价合法外衣
参加此次银川市供水价格调整听证会的宁夏自治区政协的谢治国认为,以前涨价往往是政府强制行为,不吭声就涨了,而现在通过听证会,每个利益个体都能发表意见,是民主进步的一个过程。水资源等能源涨价,只要能作到公平、公正、透明,一般老百姓都会接受。但是对于药品价格、医疗费用等,就需要政府加强控制,才能不失去民心。
银川市方和圆律师事务所曹爱红律师参加过出租车运价、城市供水价格等6次听证会。她说,听证会能听取不同意见,从这个角度讲比以前进步。但是在历次参加听证会过程中,她多次“无法理解数字背后的东西”。因此,她希望听证会能引进一个处于中立地位的价格监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部门等。听证会代表无法看懂一些调价方案上的数字,进而影响到代表的判断力。而价格主审部门的解释又有欠公允,所以需要一个中立机构把抽象的数字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代表能看懂企业成本、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而老百姓也能知道,这个企业管理得好不好,如果工资福利都很高却亏损,老百姓肯定不会同意涨价。
鉴于此,为了避免听证会成为各种涨价行为的“合法外衣”,有宁夏业内专家指出,相关政府部门应吸取教训,反思现行听证体制的缺陷并加以完善,使之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这将是普通百姓之福。
本报银川11月2日电
链接
洛阳:城市水价欲涨超40%
北京:水务局称年内调水价
郑州:水价欲涨低收入家庭反应强烈
武汉:水价酝酿上调
贵阳: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
河北:5市下半年将上调水价
珠三角:污水处理费年内要盈利
广州:亚运前实施阶梯式水价
西安:城区水价年内不调整
宁波:政协委员质疑水价上调
湘潭:拟调整水价征集10名消费者代表
兰州:居民用水价格每吨上调0.3元
无锡:上调水价部分市民可领江苏省最高标准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