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何振梁得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09:32  深圳晚报

  小时候看《唐雎不辱使命》,看到秦始皇描述“布衣之怒”的时候,觉得很搞笑。为什么?因为堂堂一个皇帝,要为一个平头百姓讲解什么是“布衣之怒”,真是好耐性。而且,秦始皇的讲解非常形象: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意思就是:老百姓生气了,也就是脱了帽子脱了鞋,用头撞地罢了。

  而说到天子之怒,秦始皇说了: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从那之后,我知道了,身份不同,凡事都不同的。

  后来做了记者这一行,发现秦始皇老人家说得没错,大凡笔墨官司,通常都在小记者、小运动员之间发生,绯闻丑闻等等,都在这个层次。过了这个层次的,譬如某某官员们,多半衣冠楚楚,言谈得体。

  可是,最近发生的一档子事情令人大跌眼镜,事情发生在绝对上档次的上级别的袁伟民和何振梁之间。他们之间的口诛笔伐令人想起秦始皇老人家的“布衣之怒”来。大致,这是因为袁局长已经退休,不必再拘泥于级别,因而可以以布衣的身份来发泄一点积年的愤怒。

  只是,这样一来,高大全的形象受到了打击,不论是袁伟民的还是何振梁的。

  大概是不做布衣的时间太长,袁伟民在吵架这个问题上已经退步得很厉害了。很显然,他在当初申办奥运会的问题上与何振梁结下了梁子,如今可以拿出来说一说。问题是,袁伟民没有弄明白,在国际奥委会这个圈子里,何振梁才是内行,自己不过是个外行。就如你一个股民指责证监会信息披露不平衡,你是永远说不过证监会的,因为人家是干那行的,随便出几个术语就能让你郁闷半年的,再出几个“不便披露的内幕”,你就彻底傻眼歇菜。

  袁伟民在抛出重磅炸弹的时候,他所能提出的论据实际上是很低档次的,这点论据根本无法击倒何振梁,顶多能让不明真相的群众感到震动。果然,当何振梁以内行的身份作出辩驳的时候,袁伟民的那点论据就变得微不足道了,不明真相的群众立即就从何振梁这里得到真相,从而彻底倒向何振梁。

  第一次交锋的结果,很显然是何振梁得分。袁伟民如果要扳回劣势,他可能需要更多的论据。但是,如果他的论据还是集中在奥运申办上,他永远没有胜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