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志安点评]能力越大 越要慎用干预天气的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09:37  中国广播网

  【事件】11月1日的这场雪是北京1987年以来最早的一场雪,用个比喻就象是“早产”。根据过去五十年的数据统计,北京地区每年第一场雪一直到11月29号左右才会羞涩露面,而今年这场雪的时间提前了整整一个月。除此之外,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昨天对这次降雪进行了人工增雪作业,所以雪才下得又大时间又长。【北京第一场雪"早产"一个月 人工增雪160万吨

[王志安点评]能力越大越要慎用干预天气的能力

  中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 11月1日北京迎来今年秋冬首场降雪,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对这次降雪进行了人工增雪作业,但没有提前预报。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王志安作如下点评。

  王志安:天气也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气温尤其如此,我想这一周来北京市民可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根据报道11月1日北京市下的今年第一场大雪,实际上是人工干预的结果。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京一直处于干旱少雨的状态,任何一次可能造成的降雨该部门都不会放过。我想在这里头提几个问题,第一,干预天气到底谁说了算,这一次的天气干预给北京造成这么大的降雪,造成了许多航班的延误,这样大的一个公共政策,是不是一个干预天气办公室自己就可以决定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这个系统性风险就太大了。这次仅仅造成了一些航班的延误,造成的可能是提前供暖,如果造成更大的影响,会导致什么社会后果?整个北京市有1700万市民,加上几百万的流动人口,这么大的一个问题如果只由一个小小的办公室自己就可以决定的,这个恐怕不太恰当。

  第二,这次大雪来得早,来得急,虽然有人工干预的情况,社会系统反映还是比较迅速的,没有造成大面积的市区交通堵塞,只是造成部分航班的延误。北京市政府连夜开会,提前供暖,我觉得这都是顺应民意的做法。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提前供暖虽然说现在感觉非常必要和及时,上周我在点评新闻时也提到,应该要根据动态新闻来进行提前供暖。但由此所造成的费用,也是现在大家关心的问题。今年提前供暖,供暖费用会不会增加,如果供暖费用增加,对很多家庭来说又是一笔比较沉重的负担。

  其实对天气的干预可能是越小越好,不要认为,当我们拥有了干预天气的能力时,就滥用这种能力。这就相当于在50年代时,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可以兴修水利了,可以控制江河湖海了,后来发现修的水利设施越多,我们面对的水力问题可能就越多。这种情况下,我们拥有的权利越大,能力越大,恐怕就越要慎用这种权利。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