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交大教授自创“菌群养生”助减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13:16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钱钰 报道

  知道你为何肥胖吗?可能是由肠道菌群结构失调造成的。

  昨天,记者从上海交大生命学院获悉,该院与中科院营养所、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饮食结构是决定肠道菌群组成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可以让引起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的菌群结构恢复正常,从而为预防、缓解甚至逆转这些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吃什么饭养什么菌

  该项目的主持人、上海交大赵立平教授自创新型“菌群养生法”。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进行大规模营养干预人群试验,希望通过分析、调理人的肠道菌群结构这种新型方法,帮助人们“绿色减肥、健康养生”。

  据赵立平教授介绍说,人体内的肠道菌群有1千多种,细胞总重量1-2公斤,人类的很多慢性病如肥胖、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的发生,都与这些细菌密切相关。 “每个人都可以想象得到,如果这2公斤细菌开始产生毒素、破坏你的身体,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非病不可!”赵教授解释说,我们每天吃饭,不仅仅是满足自己身体的营养需要,还要满足肠道菌群的营养需要。 “因此,我们的饮食结构与肠道菌群组成关系是最为密切的。通俗点说,吃什么饭,就养什么菌。 ”

  赵教授表示,要想健康,就必须在肠道里养出喜欢膳食纤维的细菌,它们不会产生抗原和毒素,还可以像钢铁长城一般,忠实地守卫我们的肠屏障。

  当心“吃肉菌”威胁健康

  “长期食用过量的动物性食品,会使生长在肠壁上保护肠道屏障的细菌,例如双歧杆菌的数量下降,甚至消失。 ”赵教授解释说,取而代之的是分解利用动物性脂肪、蛋白质等来生长的细菌,也就是喜欢“吃荤”的细菌。

  “形象点说,这等于是在自己的身体里养了‘一群狼’,随时都有吃掉你的可能! ”赵教授解释说,“吃肉菌”长到肠壁上后,我们的肠屏障功能就会下降,也就是一般人说的“肠子就会漏了”,肠子一漏,肠道内“吃肉菌”产生的抗原就会进入血液,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开始被动员起来,产生炎性因子。这些炎性因子会随着血液弥散到全身,会攻击人的细胞。

  这样的炎性反应持续十年、二十年后,就会带来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或者血管壁受损,开始堆积胆固醇。也就是说,吃肉多的人,不仅养了一大群 “吃肉”的病菌在自己的身体里,而且这些细菌可以把肉腐烂成各种毒素。“还有一些自认为吃肉再多也不胖的洋洋自得者,其实可能体内已经有了很严重的内脏脂肪堆积,而浑然不觉。久而久之,就把自己吃病了。”

  身体力行实践“菌群养生法”

  有意思的是,赵教授自己也身体力行地去实践“菌群养生法”,他用中国药食同源的食品和一些新资源食品调理自己的菌群,成功地把体重从90公斤减少到70公斤,高血压、脂肪肝和慢性疲劳症等亚健康状况也全部恢复。

  他们与中科院营养所、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最新合作研究表明,不良饮食通过破坏菌群引起肥胖和糖尿病的作用甚至超过动物自身基因的作用,该结果也已发表在微生物生态学领域最好的刊物——ISMEJournal的网络版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扶持保护肠屏障的有益肠道菌,压制和清除肠道内的 ‘条件致病菌’,清除体内慢性炎症,是控制体重、预防和治疗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关键,而且对预防衰老和癌症等疾病也有效果。”因此,他建议大家,要吃“全”,就是尽量吃全粮;吃“凉”,如果要吃白面和大米,最好吃凉的;同时还要吃“苦”和吃“少”。

  赵教授说,通过改变肠道内的菌群结构,进而改变口味和饮食习惯,这样的“绿色减肥”更有针对性,效率高,而且能建立新的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帮助大家走向健康养生的最高境界。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