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职业删帖”挑衅公众知情监督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13:57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世相深看

  SHIXIANGSHENKAN

  □吴杭民

  据11月2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现在如果在网络搜索引擎上输入“删除负面信息”,就可以找到关于“职业删帖”的相关信息20多万条。形形色色的职业删帖公司纷纷涌现,“删除网帖”成为他们的生财之道,被美其名曰“网络危机公关”。

  网络时代的蓬勃发展,让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空前未有地得以伸张,令一些腐败分子恐惧、问题商品现形。基于对网络监督权、知情权的对抗,“职业删帖”应运而生,据说市场潜力还非同寻常。

  职业删帖公司大张旗鼓地叫嚣“清除负面信息负面报道刻不容缓”!以招徕顾客,不光小公司乐于帮衬,某些大公司也热衷此道。在去年可口可乐计划收购汇源果汁事件中,就曾被曝光一起“删帖门”:国内一家著名网站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就“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对数位专家进行了访谈,专家们均表示,可口可乐如果收购汇源将在华构成垄断,因此,并购案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仅仅3个小时后,该网站就全部删除了专家的所有言论的文字与视频内容。而去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中,也曾被曝“删帖”公关的丑闻。

  其实,“职业删帖”也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金量”,无非一种是覆盖,就是将正面内容放在搜索结果的前几页;更多的是通过对网管或网监等有权限的人进行有偿“公关”,删除相关信息。

  如果网络被“职业删帖”收买,原本开放的载体,就可能成为腐败分子、无良企业的保护伞和“帮凶”,使社会舆情陷入闭塞、困钝的局面,甚至对舆论作出相反的引导。由于“职业删帖”还属一个新兴的行业,相关的监督和纠正,还处在一个几乎是无人管辖的空间,使得那些职业删帖公司纷纷涌现。

  工商部门应坚决取缔各类职业删帖公司,而“删除网帖”也应纳入互联网的监管范围,对那些出于私利、私心而违背职业道德、侵犯公众知情权的网络从业人员,有关部门应抓住典型,举一反三,震慑那些“删帖”交易。并像管理新闻记者队伍那样,严格职业纪律,确定职业准入门槛,对以“权钱交易”沦为腐败分子、无良企业“帮凶”者,视情节作出终身不得从事该行业的处罚乃至追究行政、刑事责任,使网络时代的公民权利,得以切实地尊重和保障。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