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期盼影视作品多怡养身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3日00:09  红网

  娱乐时代,一部好的电视剧可比作主创人员共同熬制的一锅好汤;汤唯上品,方能引人渐入佳境。任你是怎样的烹调高手,也须花足够的时间方可调制出诱人的美味,因此好汤要在熬制的火候上下功夫,如果火候不够,配料再多,依然水是水,料是料,水料压根儿融不到一块儿,观众自然品不到好汤,难收养心怡神之功效。

  也是在娱乐时代,极易滋生一种错误意识,认为娱乐就是求得感官的舒适或情绪的放松,丢失了文艺创作起码的严肃性,致使娱乐在很低层次的漩涡中乱舞浪花,激起人们一时的兴趣而已。其实赏心悦目的作品不一定非要做到寓教于乐,但也应体现创作者对生活起码的艺术提炼和内省意识,在老百姓的生活视野中表达他们触摸得到的喜怒哀乐,让观众从作品中反观到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但是,当下的作品大都像是应急之作,一股脑地挤在一起扎堆向节日献礼,争先恐后地在节日档赶制出来,呈“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然毕竟创作者目的相同,阅历相近,其影视作品不可避免地造成题材雷同、似曾相识。如此让观众天天喝同一口味的汤,怎会不生反感?其实,制作方也知道观众的厌烦心理,可又做不到在题材上有所突破,于是就生发在选料上大动脑筋的思路,好像在汤锅里多加几副名贵的材料,弄些大补的玄虚,就可吸引观众了,愿者上钩,嘿!

  其实,滥用名角儿既害演员也伤作品。因为,压根儿就用不着这么多副汤料,可硬要加在汤里,浪费倒是其次的事,伤害的是人们对名贵材料的朴素认知,使大众无非记住了几个药名,仅此而已;至于汤中这味名贵药材的味道如何是怎么也品不出来了。有人理直气壮地说我这是应制之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资金不足,没有熬制精品汤的保障。其实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有太多的事都是由上而下地贯彻实行,当然只会千方百计地反映“上面”的意思;而对于民间自下而上地呼吁,则少有人关注。“汤”做出来了,不怕观众说不好,只要来“喝”就行,有了票房和收视率就说明“汤”很出色了,甚者还想着要走出国门争夺世界大奖;殊不知,这种伤害文艺作品本身的创作原则,没有多少推广的价值;因为缺乏人物形象的精心塑造,只凭演员的名气来赚取人气,那不过是广告学的构思,并非影视作品追寻的艺术效果。

  这不,在演员名份上下足功夫的电影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部片子可以有上百位一线明星,观者的眼睛游离在戏里戏外的演员身上,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除了一阵一阵的惊呼,剧情早已在人们的视线内淡失;人们记住的只是哪位演员在影片中出现了,至于演员演的是哪个角色,或者塑造的角色有哪些特点,都成了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了。可见收视率真的不是好作品的唯一标准,电影也真的不一定这么演!就是说不能把料一股脑地都投入水中,使演员在作品中连起码的发挥空间都没有。这样的“汤”闷在自家喝喝是可以的。

  当一盆盆被复制出来闪亮荧屏的“汤”,考量着观众耐心的时候,那些制汤者应该反思,这左一盆的水加料,右一盆的料加水,连自己都不愿喝的“大作”,非要把观众灌得腹胀难忍不可?此之谓失去了艺术创作的本“心”。

稿源:红网 作者:王呈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