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舞出荆楚魅力与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3日06:03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 张云宽

  第八届全国舞蹈比赛圆满落幕之际,本次大赛评委、省舞蹈家协会主席、省歌剧舞剧院院长梅昌胜,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这届全国舞蹈大赛,人们有一个特别深的感受,就是“一票难求”,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梅昌胜:这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是本届舞蹈比赛市场运作非常成功,二是舞蹈艺术市场广阔,大有前途。

  记者:作为东道主,我省在本届全国舞蹈比赛上,应该说成绩相当不错。那么,这是不是反映了我省舞蹈事业发展的状况?

  梅昌胜:目前,我省的舞蹈事业发展态势非常好。特别以举办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为标志,全省的舞蹈创作与表演人才空前活跃,涌现出了《家住长江边》、《城》、《三峡石》等一批优秀舞剧作品,八艺节开幕式上演的湖北舞蹈,看后也特别令人欣喜。

  记者:您认为我省舞蹈艺术水平,在全国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梅昌胜:我个人认为,应该处于第二方阵的靠前位置。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省的舞蹈事业迎来一个辉煌时期,在首届全国舞蹈比赛上一下子就拿了三个奖,其中还有一个一等奖。但进入九十年代后,受市场大潮冲击,大批编创和表演人才“孔雀东南飞”。仅省歌剧舞剧院流失的各类人才,可组建一个高水平的演出团。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来,出现了“孔雀返巢”的喜人局面,但舞蹈事业的发展,中央和部队文艺院团永远是第一方阵。

  记者:连续品评4天的参评作品,您觉得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

  梅昌胜:我想起码有两点,首先,艺术家要创新,但不能孤芳自赏。这次参赛的作品《汉宫秋月》,仅7分钟的时间,就深刻反映了汉代宫女悲惨和无奈的一生,普通观众也被深深打动。这个作品打破了中国舞蹈审美与编导技法概念。其次,舞蹈本身的“基因”不能变。舞蹈题材不能脱离生活,舞蹈表现手法也不能跑太远。我省参赛作品《叭一口》就始终贯穿着浓郁的地域特色与生活气息,西藏的《翻身农奴把歌唱》艺术延伸也合情合理。中国的舞蹈必须有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记者:我省舞蹈事业要取得进一步发展,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梅昌胜: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了投入力度,设立奖励制度,令舞蹈艺术工作者备受鼓舞。但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全省舞蹈综合性人才十分欠缺,舞蹈教育必须予以重视。同时,舞蹈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要有叫响全国的“角儿”,目前还太少太少。这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记者:历届央视春节晚会上,我省观众总能自豪地看到湖北舞蹈演员的身影,今年的《山乡春来早》更是作独立的舞蹈节目呈现。这是不是也代表了我省舞蹈在全国的认可度?

  梅昌胜:这是当然。央视春晚是全国瞩目的大舞台,省歌剧舞剧院和武汉邮政艺术团、武汉电信艺术团先后走上这个舞台。企业院团能有那么顽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企业院团的很多举措,值得专业院团学习。

  记者:舞蹈艺术究竟能给人们带来什么?

  梅昌胜:带来强烈的审美愉悦。一方面,舞蹈立意给人思考、启示和共鸣,让观众欣赏时,会审视自己,从而在内心达到一种和谐。另一方面,舞蹈是活力和青春的象征。通过欣赏舞蹈,能激发观众的活力。

  记者:本届全国舞蹈比赛给湖北带来了什么?

  梅昌胜: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舞蹈艺术上的创新,更多的是一种观念的变化。我希望这次全国大赛后,能有更多的优秀舞蹈人才涌向湖北,同时,我省丰富多彩的文化通过舞蹈更好地走向世界。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