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过头去请教亚当·斯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3日07:55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讯(记者李念)克里斯托弗·贝瑞教授来自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是这所大学的亚当·斯密研究院院长。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亚当·斯密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格拉斯哥大学开办了“道德与金融”等大型讲座,重新梳理和反思经济发展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前天下午,持续的讨论在第27期文汇讲堂展开,上海、台湾的学者和企业家与贝瑞教授一同“造访”250年前写就《道德情操论》的先哲亚当·斯密,试图从这位古典经济学家的思想精髓中,寻找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伦理道德的位置,嘉宾们特别就企业家“利他”精神是否存在、如何界定、所遇困境等话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

  这次主题为《企业的“利他”精神——250年后重读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文汇讲堂,先由贝瑞教授演讲。他告诉听众,金融界的许多人将经济和社会发展割裂开来,是对斯密思想的大大误读;亚当·斯密强调社会道德以及社会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他本人生前看重《道德情操论》甚至胜过他的另一部传世名著《国富论》。斯密相信“人的天性是对他人漠不关心的”,但是人为了生存必须将自己置身于社会之中,这样,他就有了换位思考的“感同身受”,有了“同情心”,在处事时,内心产生了“公正的法官”,这些促使人在遵守社会规则的前提下,将“利己”动机置于公正规则之下。贝瑞教授同时指出,斯密的思想产生于当时活跃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他是各个领域闪耀群星中的一个杰出代表,与其说他是经济学家,不如说这位博学、也曾发表天文学论文的教授是位道德哲学家,他更醉心于伦理道德体系的研究。

  接着演讲的台湾学者谢宗林先生是《道德情操论》的中译本译者,他诠释了书中的重要概念:合宜的就是道德的。之后,他从工业社会的“产物大社会”和农耕社会的“载体小社会”的两套道德体系,解释为何企业家在经济实践中常会遇到道德指责。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苏勇教授与听众交流了《道德情操论》对现代经济社会的三点启示:“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经济和道德不能截然分开;推己及人,要有社会责任感。锦江旅游有限公司的葛万军总经理则从回顾近30年的实践入手,指出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家必须有“利他”的社会责任。

  在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组演讲后,文汇讲堂展开长达1小时的互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项目推选的代表上海东方飞机培训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本康、南通四建公司董事长耿裕华、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跃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也就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同演讲嘉宾展开充分交流。比如,企业家是否都要做慈善?“利他”之后无法“利己”怎么办?贝瑞教授和谢宗林分别结合欧洲和中国台湾的经验给予解答。

  讲堂在复旦大学吴文政厅持续了4小时,400多名听众意犹未尽。对亚当·斯密的误读有所澄清,但围绕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疑问并未完全消除,正如主持人蒋昌健所言:“关键不在于解决了哪些问题,而在于我们共同发现了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次讲堂由文汇报社携手中国翻译协会、中央编译出版社主办,上海锦江旅游有限公司协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承办。讲堂的精彩内容经整理后,不久将在文汇报整版刊登,敬请关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