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们的微笑其实没被偷走

  昨天是第37个世界问候日。下午,记者在苏州凤凰街、观前街随机选择了30个人做了一项“问候”测试,有人直接无视记者的问候继续走开,少部分人会说一声“没时间”,近八成的人会停下脚步,然后等着你说后半句话,或者问你“什么事 ”。(11月22日《姑苏晚报》)

  这个测试结果,说明了我们其实不冷漠——近八成的人会停下脚步,等着你说后半句话,或者问你“什么事”,这还能说是麻木不仁吗?这几年来,有一种说法颇有市场,这就是国人微笑匮乏。面无表情、漠然相向,似乎成了国内许多城市一种典型的“城市表情”。走在闹市街头,挤在公交车里,人们肩并肩、面对面,很少有陌生人之间的相视一笑。

  我倒不这样看。东方文化是内敛的,国人个性大都内向含蓄,陌路相逢,有事没事冲着素不相识的路人笑,那是会被人视为“傻笑”的。我们身边不缺乏乐于助人的热心人,但他们并没有见人就笑。国人的个性,更像“热水瓶”,外面冷,里头热。并不讳言国人中有那么一些人患有“冷漠症”,但这终究是少数。因此,拿少数来说事,乃是以偏概全,将一片“树叶”产生的负效应无限放大,覆盖了整个“森林”。事实上,考量一个人或一群人是否冷漠,并不能以脸上有多少笑意为根据,而要看其在关键时刻的行动。只看表面,十有八九会看偏眼。

  近些年,每逢世界微笑日、世界问候日,总有媒体跑到闹市街头去做“情感测试”,莫名其妙地冲人笑,出其不意地冲人点头问好,因为令对方无从理喻,难免误解而吃了“闭门羹”,于是马上得出结论:“不和陌生人说话”已经成了国人处世准则,已经沉淀为“集体无意识”,并煞有其事地大声疾呼“谁偷走了我们的微笑”?这样的“社会调查”,其浮躁肤浅是自不待言,而其想当然的结论更是自欺欺人,误导舆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