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法律援助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3日08:43  法制日报

  绝大多数省份法援工作站建站率逾九成

  本报记者 徐伟

  “真没想到!在自家门口就能找到免费律师,还帮俺把拖欠的工资讨回来了。”捏着自己打工赚来的血汗钱,农民工老陈的愁容一扫而光,朴实的笑容重新绽放在脸庞。

  原来,今年初,老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一家工地干了几个月却分文未得。走投无路的老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求助镇上的法律援助工作站,没想到,久拖未结的工资很快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这是自2009年6月开始,司法部在全国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中的一幕。

  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方便群众异地申请法律援助……“活动开展5个多月以来,各地按照司法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司有关负责人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律援助如今已走进寻常百姓家,真正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法援阳光普照困难群众

  为了让法律援助的阳光照进每个困难群众的生活,从“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开展之初,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推动政府及时放宽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降低了法律援助门槛,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记者了解到,山西规定,凡经济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两倍以下的困难群众都要列为受援对象;上海拟将经济困难标准由目前低保线的1.5倍放宽至两倍;江西萍乡则按照现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倍执行,对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和农民工等特殊人群按两倍执行。

  各地积极扩大法律援助补充事项的范围。日前,首个大学生法律援助工作站的红色牌匾在江苏省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它的设立意味着法律援助的触角已延伸至大学校园。

  据该法律援助工作站负责人介绍,大学生法律援助工作站旨在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维权帮助,综合利用大学法律人才资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架设桥梁。

  这样的探索并不仅在江苏泰州,四川成都也开展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援助暨法律援助进创业园区活动”,将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纳入援助范围。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土地承包、征地拆迁……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中,凡是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权益保护事项纷纷纳入补充事项范围,使困难群众的法律需求及时得到援助。

  一小时法援服务圈更快更优

  农民工老杨做梦也不会想到,讨要半年多的工资竟然在拨了一个电话后顺利解决了。

  老杨在宁夏平罗县崇岗镇一工地打工两个月却要不到工资,后经人指点试着拨通了镇法律援助工作站的电话,法律援助启动后,老杨的工资几天后就要回来了。

  目前,宁夏各地已形成“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的框架,群众遇到法律援助的事项时,在家门口即可申请办理,咨询不出家门,申请不出乡镇,法律援助变得更快更优。

  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中,各地推动法律援助工作网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半小时法律服务圈、甚至10分钟法律援助工作圈纷纷涌现,法律援助工作真正实现了和老百姓的零距离接触。

  据统计,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建站率已达90%以上,浙江、上海、福建、安徽、湖北、广西、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建站率为100%。

  各地还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建设,在临街、一层等方便困难群众的地点设置专门接待场所,并完善了无障碍配套服务设施,方便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服务。

  浙江已有86个市、县(市、区)建立了便民接待窗口,占总数的85%,全省35000个行政村在醒目位置设立了40000个便民服务指示牌,在全省范围内统一了法律援助标识;江苏在全省逐步使用统一的法律援助标识,在农村、社区、劳务市场和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置法律援助指示牌。

  异地协作实现应援尽援

  今年7月8日,第七届全国城际间法律援助工作交流会在郑州召开。会上,来自全国36个城市的法律援助机构代表把目光聚焦在跨地域务工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上。

  郑州、北京、上海等36个城市的法律援助机构共同签署《全国城际间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协作郑州协议》,明确约定各协作城市法律援助机构之间可以相互委托、共同协作办理的跨省市法律援助工作事项。

  郑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张勇赛向记者介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劳务输出集中地区的农民工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欠薪、工伤赔偿等需要法律援助的需求。输入地和输出地城市之间建立异地协作机制,可以为异地案件的管辖、调查节约很多办案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对农民工来讲,免去了来回奔波提供证据材料、身份证明的艰辛和困难,有助于零距离实现应援尽援的目标。

  安徽籍农民工董某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09年7月25日,一起交通事故的受害人董某因经济困难向浙江省湖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承办律师在办理本案过程中,要调取其中一位被告郑州某公司的营业执照副本和有关证据,但是由于路途遥远,援助经费有限,无法亲自到郑州去调取证据。

  异地协作机制优势很快尽显无遗,湖州市法律援助中心通过电话和郑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取得联系。仅仅几天的工夫,郑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就寄出了调查取证的证据材料。案件很快开庭,受害人董某最终获得5万多元的赔偿。

  据悉,广东牵头成立了泛珠三角地区10省市的《省级农民工法律援助合作协议》,进一步降低了农民工异地维权成本;江苏、浙江、上海建立了长三角地区法律援助交流协作机制;四川成都建立了“大接访、大调解、大援助”机制,将接访中涉法问题与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结合起来,坚持先接访、后调解、再援助的工作程序。

  “5+1”制度提供全天候咨询

  “双休日接待咨询吗?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吗?”今年10月的一个星期六,上海徐汇区法律援助中心刚做完接待前准备工作,一名男子急冲冲地推开了大门,神情焦急地询问。

  原来,这位外来务工男子历某多年来在某单位从事清洁工作,一月前原单位突然解除与他的劳动关系,既未支付经济补偿金,也没有提前30天给予通知。“妻子和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刚到上海,现在自己突然丢了工作,怎么维持生活啊?”历某一脸愁容。

  徐汇区法律援助中心立即指派专业律师为其进行法律援助,协助历某要回了应得的经济补偿金,历某重新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一家四口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

  为进一步满足普通百姓对法律援助服务的需求,徐汇区率先推出法律援助接待服务“5+1”工作模式,即在原先每周五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增设周六法律援助窗口。徐汇区法律援助中心从100多名法律援助骨干律师中,精心挑选出14名经验丰富的执业律师,在周六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材料齐全的,值班人员当天即可受理法律援助申请。

  上海卢湾区推出法律服务热线———“小毛热线”,24小时全天候接受市民法律咨询;深圳福田区设置“法律咨询引导员”,专门为来访者提供“分诊”服务;武汉洪山区实行“12348”双休日值班制度,实现法律咨询全年无假期……

  “法律援助质量是法律援助的生命线,各地从法律援助服务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入手,全面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和效率。”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改进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努力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获得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本报北京11月22日讯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