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这样做,我感到很幸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3日09:05  解放日报

  今年上海冬来早。

  最冷一天,记者跟着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爬楼梯。

  老人在前,步履迟缓却不拖泥带水,似乎已适应每次回家都需经历的“60级楼梯之行”;

  我们在后,奋力爬梯的同时,猜想着,究竟是怎样的决心,能让这位患有胃病、高血压、肾衰竭、慢性肝炎,还伴有关节痛的老人,甘愿放弃换购电梯房的梦想,日复一日拖着伤腿爬楼,却为远在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孩子们,送去梦寐以求的新校舍。

  老人叫方耀熊。

  2007年8月,他与老伴一起,将100万元人民币郑重地捐赠给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用于在红军长征途经的地方建立3所红军小学,在西藏———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建立一所希望小学。

  直到接到银行转账确认电话,方家女儿才发现父亲居然瞒着子女做了这么大的决定,“爸爸啊,你为什么不先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

  对着女儿的一脸嗔怪,有着59年党龄的方老笑了,“这样做,我感到很幸福。”

  60级楼梯,默默见证。

  光自己吃好穿好不是幸福

  记者:您后悔过吗,明明有机会、也有能力改善居住条件。

  方老:从来没有后悔。光自己吃好穿好不是幸福,力所能及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得到幸福。

  几近简陋的二居室,方耀熊和老伴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墙上挂着的全家福,是起居室里最显眼的点缀,阳台上怒放的扶桑花,为陋室增添着些许暖色。

  年少时的梦,是方耀熊心中永不凋零的花。

  66年前,高小毕业的方耀熊因为家中极度贫苦,与学校永远失之交臂。眼见着不少同学一一升学,12岁的方耀熊怨过、哭过,却无力改变,他只能在心中,把求学的种子牢牢扎下,静静等待着生根发芽的契机。

  这契机,一等就是一甲子。

  2007年,方耀熊读报看见在长征路上捐建红军小学的倡议书,眼前一亮,60多年来魂牵梦绕的心结顿时打开了。

  他用省吃俭用、长期积蓄下来的100万元,援建红军长征路上的甘肃省合水县固城乡新庄小学、湖南省汝城县文明乡上章村红军小学和江西省峡江县金江乡城上村小学,并指定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建一所小学。

  渴望读书的孩子们,从方耀熊那里,得到了可以躲风避雨、静心读书的崭新课堂,而方耀熊说,孩子们为自己续写起一生未竟的梦想。

  捐赠的鲜红证书,摆在起居室柜子上方最醒目处,老伴邓盛珍会时不时掸去封面上的灰尘。把身子陷进那张几乎与房间年龄相仿的单人沙发上,方耀熊习惯性地揉了揉膝盖,“这几天腿肿着,鞋子有些穿不下。”

  岁月在这位老人身上,留下了多处刻骨铭心的痕迹,也留下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曾经孑然一身、走投无路,17岁在安徽徽州找到解放军,18岁火线入党,“从此之后,就是党的人。”方耀熊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党就是我的母亲,为母亲做一些事,理所当然。”

  经历过湘南战役、成都剿匪,方耀熊最后随军进入西藏,“一路进藏,一路铺路,翻越了13座雪山,很多战友倒在路上。”说到这里,老人的眼眶有些湿润,“指定在西藏援建小学,是为了纪念那些再也没有回来的战友。”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保尔·柯察金这句名言,方老奉为座右铭,记在摘抄簿里。

  正因为如此,用100万元圆孩子们的求学梦,他不假思索。

  孩子有读书好环境就知足了

  记者:您想去建成的希望小学实地看看吗?那里有着您的一番心血。

  方老:不去了,让孩子安心学习吧。我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只要孩子知道这是一位老战士捐赠的就行。

  在方家藏着一摞摞捐赠证书的抽屉里,精心收纳着受助小学孩子寄来的信。

  甘肃省合水县固城乡新庄村五年级小学生张娜感谢“最好最好的方爷爷”:“以前每逢雨天,雨水从教室房顶渗进来,会冷不丁掉下一块泥,溅了我们一身。最怕冬天,同学们手都生了冻疮,写作业可疼了。有了新学校,我们感到温暖的春天已经悄悄来临了,到了夏天我们这里山清水秀,请您一定要来看看啊!”

  老人读了一遍又一遍,却偏偏不肯回信。

  “信写来写去干什么。”方耀熊说得有些冷淡,与捐建时的热情几乎判若两人。

  一次,收到来信,听说受惠学校在校园里为自己和爱人树碑立传时,老人很不高兴,“钱不该这么用。”

  知他的老伴道出丈夫的良苦用心,“老方是怕写信一来二去,对方要邀请我们过去。去看看孩子们当然好,但势必会给当地政府和学校添麻烦,他希望钱用在该用的地方。老方说,只要孩子能在良好的环境里认真读书,就知足了。”

  把自己的善行看得很淡,但对捐赠的善款怎么用,方耀熊看得很重很重。

  几乎每隔一两周,上海希望工程办公室就会接到老人的电话:专款是否得到专用,援建中的小学工程进展如何,工程质量是否得到保证。“捐出去的每一分钱,我当然要盯得紧,不能让这笔给孩子受教育的钱,打了水漂!”

  在那个靠阳台的书桌抽屉里,方耀熊翻得最多的,是与四所小学的签约书。尽管不希望孩子们写信给他,但对于当地寄来的校舍照片,老人百看不厌。当看到照片中原本破旧不堪的旧校舍被修葺一新,孩子上课的教室窗明几净时,老人脸上流露出的神情,很动人、很温馨。

  活着一天就要奉献一天

  记者:您和邓阿姨辛苦了一辈子,现在四所希望小学陆续建成了,也该为自己多想想了吧。

  方老:我活着一天,就要工作一天、奉献一天。如果有更多的钱,还要贡献社会。

  方老对爱人许诺了不止一次,“要买一间有电梯的公寓房。”

  但当今年9月,方老又从市慈善基金会捧回两张“结对”贫困大学生的捐赠收据时,这许诺显然无法完成了。

  幸好老伴理解支持,“老方做了好事,我走出去觉得光荣。”

  这间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陋室很小,两位老人的心却很大,大得能冲破这逼仄的走道和窄小的窗户,大得能越过山川,连接起数千公里远的地方……

  老人的心打动了子女们。考上大学的外孙特别理解,“钱是外公辛苦攒下来的,他想怎么用,我们没意见。”

  克勤克俭一辈子。

  至今,老人身上的衣服是旧的,孩子们说,添件新装吧;

  至今,陋室里,购买于上世纪的家用电器几乎没有更新,沙发边的茶几边缘破了,用透明胶补了又补,孩子们说,添件家具吧;

  至今,老两口没有出国旅游过,孩子们说,去开开眼界吧……

  老人不搭理,而家中的捐赠证书却不断增加———

  2006年,老人为抗洪捐款1000元;

  2007年云南普洱地震,老人捐出1000元;

  2008年汶川大地震,方老交出特殊党费4000元。

  方老说,“我特别欣赏这句话,带着财富死,是一种耻辱。能为社会的进步做些有意义的事,这才是财富该用的地方。”

  今年9月16日,方耀熊来到市慈善基金会。在助学部,他挑选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两名品学兼优但家境困难的学生“结对”,给予每人每年2500元,直到他们读完大学。

  工作人员问,“是否见见这两位同学?”方老婉拒了,“不必让孩子知道是谁帮助了他们。”

  一个月不到,10月13日,方耀熊再次现身,拿着1500元现金,要求资助一名家境困难的中学生。

  这1500元现金,是区里给他及他所在党支部的奖励。

  捐款时,工作人员问,孩子若问谁是捐助人,该怎么回答?方老还是那句话,“就说是一位老战士吧。”

  老人烟酒不沾,喜欢种花。

  在转身就能碰到墙壁的狭小阳台上,方老精心栽培着各色植物,绿的君子兰,苍翠的五针松……其中,老人最爱扶桑,因为扶桑花热情豪放,老人说,“扶桑花期特别长,不仅春夏两季,冬天也照样开花。”

  寒风里,不败的扶桑傲然绽放,鲜红如火,一如方老。


本报记者 谈燕 沈轶伦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