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70岁婆婆给90岁奶奶梳头喂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3日11:12  安徽市场报

  “沈妈妈,水开了,准备煮饺子吧。”雪霁天晴,年过七旬的鲍庆英拄着拐杖慢慢地从四楼“挪”到了三楼。刚推开沈文英老人的家门,一眼就看到灶台水壶热气蒸腾的她,下意识地呼唤着“沈妈妈”。听到声音,屋里缓缓走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一边“哦哦”地应着声,一边忙不迭地前来迎接。见到“沈妈妈”出来,鲍庆英赶紧将香气扑鼻的虾糊递过来:“快尝尝,可好吃呢!”接过记者递给的勺子,鲍庆英一口一口地给“沈妈妈”喂起了饭,一个“以老助老”的温暖故事,就在虾糊的香味中慢慢氤氲开来,一场照顾“三无老人”的“暖巢之旅”,也开始了“爱心大接力”。

  70岁婆婆义务照顾90岁奶奶

  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健康老人照顾病弱老人,这种既新鲜又温馨的“以老助老”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合肥市庐阳区光明街道大西门社区一度传为佳话。“70岁婆婆给90岁奶奶梳头喂饭”的故事,就在这里广为流传。她们是什么样的老人?各自又有着怎样的非凡经历呢?带着疑问与好奇,记者走进了大西门社区,也由此揭开了“以老助老”爱心接力的“温暖秘密”。

  作为合肥市某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在家颐养天年的鲍庆英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生性乐善好施的她,早在几年前就自发开始义务照顾楼下的“三无老人”(无子女、无工作、无赡养人员)沈文英。“沈妈妈”早年丧夫、无儿无女,社区为她申请了城市低保,逢年过节也都会上门慰问及帮忙照顾。同在一栋楼里住着的鲍庆英,每天出门时都会来看看老人,陪她说说话,或者帮老人收拾屋子。每当家里做点红烧肉等可口的饭菜,鲍庆英也都惦记着给“沈妈妈”送一份,怕她不舍得吃,鲍庆英就一口一口地喂她吃下去。

  刚刚过去的这场大雪,让腿脚不灵便的鲍庆英无时不牵挂着“沈妈妈”的安危,天气刚暖和起来,她就立刻拄着拐杖来给“沈妈妈”送虾糊。见到“沈妈妈”安然无恙,欣慰之余的鲍庆英又忙不迭地帮老人梳头、整理衣服。

  爱心敲门老人无忧

  如果说“以老助老”是老人们之间相互照顾的典范,那么,“爱心巡视员”的每一次敲门,则让更多的孤寡老人感受到了来自社区大家庭的关爱。家住庐阳区杏林街道的“空巢老人”吴振坤,今年4月乘坐公交车时不小心摔伤了腿,从入院治疗到手术后回家静养,一直都受到了“爱心巡视员”王萍的悉心照顾。住院期间,没有后顾之忧的吴振坤老人在手术做完时,麻药的劲儿还没过去呢,睡梦中都在“哼着歌”,老人的乐观豁达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社区专职的“爱心巡视员”,王萍每天早上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社区里的20多位孤寡老人和高龄老人家“敲门”。每到一户,喊一嗓子、再敲一下门,听到屋里传来老人爽朗的应答声,王萍就可以放心地离开了。杏林街道的社会事务办主任刘民告诉记者,“爱心敲门”使他们可以及时掌握被照顾老人的生活状态,也方便社区工作人员帮老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陪同看病、聊天解闷等。“正是众多的专职‘爱心巡视员’,用千万次的‘敲门’,温暖着老人们寂寞的晚年。”

  以老助老和谐养老

  “鼓励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去照顾高龄老人,通过专职的社区‘巡视员’来及时掌握老人们的生活状态,都不失为创新型养老模式的尝试。”庐阳区民政局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些年,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及社会力量的支撑下,“社会养老”和“居家养老”等和谐的养老方式也逐渐普及开来,但若要照顾好这些老人,仍需要动用各种社会资源,其中就包括老年人自己,以及基层社区的“爱心接力”。例如,在“以老助老”中,对于80、90岁的高龄老人而言,60、70来岁的老人就如同他们的“小姊妹”和“小兄弟”,双方很亲近,而且照顾起来更能说得上话。相应地,当老人们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时,“爱心巡视员”和社会各界的志愿活动,又让老年人身心愉悦,精神上也有了寄托。“对于养老,只要是好的经验,就值得推广。”

  我们也衷心地希望,“和谐养老”这场没有终点的“暖巢之旅”,会有“爱心接力”一直延续下去。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