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杜俊良:高度商业化是对演奏家的摧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3日17:55  厦门网-厦门晚报

  

杜俊良:高度商业化是对演奏家的摧残

  杜俊良

  本报讯(文/图 记者 龚小莞) 从鼓浪屿走出的蜚声乐坛的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杜俊良,日前携父亲杜首达回鼓浪屿探亲。这是杜俊良阔别厦门整整30年后首次返乡。

  日前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30年间他曾回国到北京、长沙、深圳等地演出,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一直没有机会回厦门。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回厦门办一场音乐会,同时希望有机会参与厦门古典音乐教育方面的工作,比如办一些大师班,培养孩子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杜俊良的父亲杜首达是小提琴家,母亲李若莉是钢琴家,两人还是知名的音乐教育家。1979年,14岁的杜俊良跟随双亲移民香港。关于在鼓浪屿上度过的学音乐的童年,杜俊良有一个深刻的记忆,就是每天午睡起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听俄罗斯著名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科刚等人的唱片,因为听到最好的音乐后,练琴才有追求的目标。杜俊良说,这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俄罗斯著名小提琴家的演奏水准,直到现在仍是小提琴演奏最高峰的代表。“我建议现在学琴的孩子还是要去找那个时期的唱片”,杜俊良说,以前的大师一年演出五六十场,交通工具是火车、轮船。现在乘飞机,西方的经纪人一年给演奏家安排了百多场演出,高度商业化使一个演奏家的演奏寿命缩短了。

  “频繁的演出没办法场场求精,演奏家体力和精神都有限,消耗过度水平就会下降。现代演奏家劳损的状态非常之多,就弦乐来说,全世界70%以上的演奏家都有这个毛病,演奏寿命也从过去的六七十年缩短到现在的25年左右。高度的商业化是对演奏家的一种摧残,不断地动用你的筋骨,手上、肩膀上的消耗造成演奏家在演足25年后就开始走下坡路”,杜俊良举例说,一个演奏家从英国乘飞机到美国下飞机,时差还没倒过来马上直奔排练场,隔天就上台演出,不可能拿出最好的状态,质量就差了,“艺术这个东西就像雕刻只能慢工出细活,不能大量生产,可现在高度的商业化完全与之背道而驰。”

  杜俊良说,自己只能是在精神、体力各方面最佳的状态下才能够上台,为此推掉了不少演出,“我不能欺骗观众,要对观众负责。像之前回国演出,我会要求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头四五天倒时差,之后进入排练的状况,精神体力恢复到最佳状态了才进行真正的演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