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隔着玻璃的官民对话是一种衙门做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5日00:03  红网

  在对盐田区信访办公楼进行考察时,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注意到,在信访室里,信访者和接访者之间隔着玻璃。“隔着玻璃说话,无形中就形成了隔阂。”他建议把玻璃墙拆除,让接访者和信访者的心贴得更近。(据2009年12月4日中国广播网)

  信访接待室是接待上访群众的场所,室内的环境布置、设施架构等,自然会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社会政治民主的水准,反映出政府机关对上访群众的态度。

  可以肯定地说,在信访接待室设置玻璃墙的做法,绝非深圳盐田区仅有。让信访者和接访者之间隔着玻璃对话,不仅接访者不方便,上访者也会觉得内心别扭和添堵,甚至觉得生分了许多,使本来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所以说,盐田区信访接待室内外的那道玻璃墙,无疑就是架在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间的一道“隔心墙”,暴露出了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的顽固。

  任何一项制度设计都隐藏着社会政治体制的色彩。我国目前实行的行政办公模式和制度,大都是从前苏联“老大哥”那里照搬过来的,同时又加入了浓重的封建君制色彩。可以说,是融个人崇拜与个人迷信为一炉,科层清晰,等级森严,尊卑分明,且极其繁琐复杂,人为地将政府公务员与群众分离开来,遇事总是千方百计地防着群众,躲避群众,害怕见群众,让群众很是反感,而且与国内迅速发展的政治民主形势格格不入,因此对于“某些必要的常规”的改革,确实势在必行。

  据说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大人物”通常爱摆谱儿,以显示威风,可是列宁同志却恰恰相反。1905年12月,布尔什维克在芬兰举行代表会议,与会者发现列宁比许多代表到的还早,他站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同最普通的代表进行最平常的交谈,根本没有领导人的架子。望着这种心心相印、情景交融的场面,斯大林感慨地说:“我当时觉得这未免有点违背某些必要的常规。”“后来我才明白,列宁这样朴质谦逊、这样不愿表现自己、至少是不想惹人注目、不摆架子的特点,正是他的最大长处,正是他这种新群众的新式领袖,即人类最‘下层’普通群众的新式领袖所具有的最大长处(《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49页)。”窃以为,列宁同志“这样朴质谦逊、这样不愿表现自己、至少是不想惹人注目、不摆架子”的高贵品质,朵值得机关办事人员很好地效仿和学习。

  信访也是政府机关联系群众、体察社情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其实,大多数上访者能够依法行使信访权利,违法信访行为只是少数,完全没有必要为此而筑墙设防。说到底,故意将接访者与上访者隔开,不让接访人员直接与群众接触,害怕群众接近办事人员,关键还是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使然,拆除这道堵在领导机关与群众间的“隔心墙”,要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切实把对政府形象负责与对群众利益负责一致起来,要对自身安全考虑,更要对人民群众的权利负责,不要人为地让自己脱离群众,这样做有百害而无一利。

  当然,法规制度才管根本。对信访群众负责,最关键的还是要按照法规制度办事,依法来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否则,即使是拆除了玻璃墙,同上访者保持零距离接触,老百姓仍然会遇事不信任,有话不敢说。

稿源:红网 作者:徐云鹏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