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营托老所的困境 需要社会各界承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5日02:56  扬子晚报

  张士昌的烦恼不完全是吴女士的“监管”带来的,他在最近这些年连续开办社区托老所的过程中,苦闷的事非常多:护工招不到,因为城里人不愿做,而农村来的护工又不被城里人看好,好不容易护工接受了待遇低条件差的工作,如果再被家属横挑鼻子竖挑眼,作为管理者,他自然会站在护工一边;托老所条件是差,往往一个10平方米的小房间同时住上三四个或更多的老人,虽然收费低廉,社区里经济条件差的老人很愿意接受,但谁不渴望自己父母吃住条件好,让人羡慕呢?

  记者了解到,目前养老机构享受全护理的老人,含住宿、伙食、护工等费用全部在一块的,每月低则1500元左右,高的已超过2000元。她不是不想把母亲送到好的机构去,但也有诸多的困难,为了等一个好机构的养老床位,短的要几个月,长的甚至一两年前就得预约。目前南京市的养老状况是,每千名老人只拥有20张床位。但在发达国家,养老床位几乎占全体老人数的一半。因此,近几年来南京大力发展民间资本介入养老行业,因为行业属于微利,政府财政设有诸项补贴,就是希望通过社会各界承担养老的重任。而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南京最早于10年前投入做养老事业的先行者,一半以上因为挣不到钱而转行,还有的靠“搭售”其他养老产品才得以勉强生存。张士昌在社区发展“托老所”的做法,也是其中一个新的尝试,它们依托于社区的既有资源,就近为老人提供基本的服务和看护。即便如此,他还要为很难缴齐的各项费用绞尽脑汁,如果再有吴女士这样“较真”的主,他真的要喊“吃不消”了。这起争端的结局,除了当事人吴女士需要在方法上更艺术化一些,也体现了两方无奈后的妥协,很难说谁更有理。因此,民营养老院自身的发展尽快走上正轨,这不仅是张所长关注并渴望的,也同样是吴女士这样的孝心儿女更关注和向往的。董婉愉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