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化强省建设关键在由大变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5日03:41  大众网-大众日报

  11月30日——12月2日,山东省社科界2009年学术年会第二专题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来自全省各有关部门、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200余人围绕“整合文化资源与建设文化强省”的主题进行研讨,提出了一些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观点和建议,以期为全面系统加深对我省文化建设的研究,不断整合提升文化资源,为强省建设提供积极智力服务和理论支持。

  文化强省建设关键在由大变强。专家们认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关键体现在由“大”变“强”上,由“量”变到“质”变上,就是进一步建设具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全面提升文化引领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实质性跨越。有专家认为,文化强省的标准有文化综合实力强、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能力强、公共文化建设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强、文化品牌建设强、文化市场建设强、文化对外交流强、文化人才队伍强、文化发展环境强、文化创新力强等十个方面。照此标准,目前我省尚存在文化综合实力不强,2008 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901.8亿元,占GDP 的比重仅为2.9% ;文化产业的集约化程度不高,文化产业融资能力较弱,尚无在全国A股上市的文化企业,全国性文化品牌数量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能力较弱;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充实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加速但发展活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与会专家们认为,应把握文化强省根本要求,通过把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整合各种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文化强省的内涵定位、本质特征、基本原则和重点内容,深入研究文化强省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对策措施,在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上寻找破解难题的思路。专家提出要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根据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按照建设三区、三园、三带的规划布局,加强对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加快培育鲁版品牌,更好地引领和带动全省文化发展,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努力破除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学者们普遍认为,目前文化体制已成为制约我省文化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现在,山东省文化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内其他文化产业发展先进省市的差距,不在资源上,也不完全在人才上,关键在文化体制上。专家们认为要立足山东实际,认真厘清制约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积极借鉴兄弟省市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切实把握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因素和措施,为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性保障。特别要深入研究如何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培育发展文化市场主体、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破除政策性障碍、健全文化市场中介和行业组织、加快执法队伍建设等重点,努力探索形成适应山东特点的文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还应就建立适应文化产业特点的投融资体系和机制进行探索。

  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专家们建议,要建设覆盖城乡、普遍均等、方便有效、持续发展的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深入研究如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活跃城乡基层文化生活;深入研究如何制定并用足用活公共文化发展政策,合理配置文化服务资源,推动公共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发展。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积极探索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等的方法和途径,使我省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充分挖掘。(于岸青)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