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越淡定,越幸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5日04:08  大洋网-广州日报

  

越淡定,越幸运
许昱华在“迎亚运三棋全会”中。本报记者 施绍宗 摄
越淡定,越幸运

  棋后许昱华的国际象棋人生

  ■ 本版策划:本报记者 陈伟胜

  ■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施绍宗

  在广州亚运会上,将实现围棋、象棋和国际象棋的“三棋全会”。而在这三棋之中,国际象棋算是“老资格”,上届亚运会就已经成为了正式比赛项目。而在这三棋之中,读者最不熟悉的或许恰恰就是国际象棋。本期的《全景亚运》就向读者推介国际象棋项目。

  “全景亚运”由本报与亚组委竞赛部联合主办

  广州亚运会

  国际象棋简介

  项目:4个,分别是男子团体赛;女子团体赛;男子个人赛;女子个人赛。

  赛场:广州棋院,距运动员村距离:43.5公里,49分钟车程。

  明星档案·许昱华

  许昱华,1976年出生于浙江金华。6岁学棋,12岁进入浙江省队。1998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获得亚洲女子个人锦标赛冠军,并晋升为女子国际特级大师。

  2000年是许昱华厚积薄发的一年。在8月开始的沈阳世界杯上,许昱华战胜欧洲冠军、乌克兰特级大师茹科娃,获得冠军。她的胜利捍卫了中国女棋手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2000年11月,许昱华和队友们在土耳其捧起了奥林匹克团体赛冠军奖杯。2002年,她蝉联世界杯冠军,同时也是2002年和2004年奥林匹克团体赛冠军中国队主力队员。

  此外,许昱华是北大中文系硕士、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劳伦斯冠军奖最佳非奥运动员奖。2006年3月获国际象棋女子世锦赛冠军,是历史上第11位国际象棋棋后,也是继谢军、诸宸之后我国第3位世界棋后。她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获得过奥赛、世界杯和世锦赛三项冠军的棋手。在她夺得大满贯的5个月后,她和围棋国手刘菁的孩子小突出世。

  作为中国第3个国际象棋女子世锦赛冠军,亦即人们通常称呼的“棋后”,许昱华不像谢军那样理性与犀利,也不像已嫁到卡塔尔的诸宸那样浪漫和妩媚,无论是在棋艺上还是生活上,她都有自己的追求与风格,这3位棋后,唯一的相同之处,可能就是她们都已远离棋后的宝座,在看着自己青春的背影轻轻叹息的同时,随即投入当下火热的生活中。

  “我应该是第2个棋后”

  但即使这样,许昱华还是表现出自己的不同之处。今年10月初,许昱华在女子国际象棋大奖赛南京站比赛折桂,1个月后,在成都举行的首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她一人就拿到了国际象棋的两枚金牌。快棋和超快棋本来并不是许昱华的强项,但这次她运气好,都拿了。而最有意思的是,在她所代表的浙江队与北京队的对冲之战中,两位昔日的棋后,而今的“妈妈棋手”两度相遇,结果是更加年轻的许昱华战胜了谢军,没有太多的悬念。“我长期在北京国家队大本营,没有完全离开,虽然不像以前那样,但也一直在持续训练,不过我觉得这并不是我的最佳状态。”

  在中国产生的3位昔日棋后中,目前的许昱华是离棋最近的一个。在许昱华通向棋坛巅峰的道路上,父亲是她的第一位老师。许昱华的父亲许涛是杭州清河中学的数学老师,也是一位国际象棋爱好者。在父亲的影响下,许昱华学会了下国际象棋。

  许昱华遗传了父亲自信、进取、永不言败、追求完美的性格。她曾经不止一次地纠正那些认为她是谢军、诸宸之后第3位棋后的记者们的看法:“我2000年拿了世界冠军,要说应该算是第2个棋后,怎么着也不能算是第3个呀!”不过记者也有自己的道理,因为传统上讲只有拿过世锦赛冠军的才能算是棋后,而许昱华虽然两夺单淘汰制的世界杯冠军,但只能处于谢、诸的“阴影”下。

  “现在属于比较放松的阶段”

  在拿到了首届智运会的第2枚金牌后,许昱华显得很开心,她笑着说:“我现在属于比较放松的阶段,可能状态更容易出来。”这时,手机响了,原来是在围棋赛场征战的先生刘菁发来短信祝贺。

  赢谢军,许昱华自己并不意外,毕竟自己还在第一线比赛,而谢军已当上北京棋院的院长,但赢“天才少女”侯逸凡却多少有些运气。在智运会女子超快棋决赛中,许昱华通过加赛战胜了侯逸凡。首回合许昱华不敌对手,第二回合中,侯逸凡不慎将棋子碰倒,被直接判负。对此许昱华始终有些歉意:“其实我觉得挺不好意思的。这次比赛下的是快棋和超快棋,我拿到金牌有偶然的成分,很幸运。”

  说是幸运,在偶然中其实带着必然。圈内人士对许昱华的一致评价是“心理素质好”。这次比赛,特别是在超快棋中,比的就是心理素质。国际象棋同样很讲究积累,与那些更年轻的棋手相比,许昱华多出的东西,主要就是气质,而许昱华对气质的理解是心态。“我觉得自己这些年中逐渐在完善自己,逐渐在了解自己,并且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状态是最好的。棋的成绩可以给人带来自信,棋的积累是基础。”

  “机会总在不经意间来临”

  自许昱华之后,中国已失落了“棋后”,“天才少女”侯逸凡是最有希望为中国队重新找回这种感觉的棋手,她也差一点做到了,2008年,她几乎攀上了棋后的宝座。不过侯逸凡还是少女,她需要的不仅是少女的激情,还需要像许昱华的那份坚持与淡定。

  许昱华能在智运会上连夺两金,也是因为这两点。赛前她正忙于自己在北大的研究生学业,孩子又生病了,没有多少时间进行系统备战,只是有时候在队里跟小队员下一下快棋。赛前,许昱华没有给自己定任何目标,她说自己对成绩没有要求,只是想找找下快棋的感觉。结果,感觉也找到了。

  许昱华说:“棋局和人生一样错综复杂,在优势的时候不能得意,在困境时更不能放弃,机会总在不经意间来临。”

  许昱华曾在今年3月1日受邀在本报印务中心举行的“迎亚运三棋全会”中与通过比赛入选的棋迷进行车轮战,在车轮战中,有不少是少年棋手,当时有家长问许昱华,学棋需要些什么天赋,要注意些什么?许昱华答:“我个人觉得需要些天赋。要注意啥就说不清了,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这不是通用的。”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