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半路出家 终身受益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5日06:55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声如洪钟,叙述清晰。不是看到徐汝潭的满头银发,怎么也不会将他和83岁高龄联系起来,这位宜昌前任桥牌协会主席记忆力惊人,现在还能完整记诵一副桥牌牌局,而且《岳阳楼记》、《滕王阁序》、《阿房宫赋》及《兰亭集序》等古文名篇都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徐老告诉记者,在1983年退居二线时,他担任了宜昌地区体协副主席一职,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分管桥牌,也就是那时和桥牌结缘并一发不可收拾,这也让他后来慢慢养成了背诵诗词的习惯,从中感悟了许多人生道理,日子也过得分外通脱豁达。

  20多年前分管桥牌听起来会让人觉得无所事事,但宜昌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徐老明白这是一项重要工作。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一大批军工企业建在宜昌,随之而来的是,“空降”了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这些高级知识分子中会打桥牌的大有人在,即使在“文革”期间,这些桥牌爱好者桥牌照打,受冲击程度并不是太大。“你想啊,宜昌之前在桥牌这一块是个空白,突然冒出了一大批会打桥牌的人,这不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让宜昌桥牌从无到有到强盛的过程么?”徐汝潭说。

  徐汝潭分管桥牌之初,马上将这批会打桥牌的人组织起来,没想到自己也很快参与进去了,再后来就是年轻人也要加入这个桥牌组织。徐汝潭说:“开始我们以组织老年人桥牌活动为主要目的,当时很多年轻人也积极参加了起来。因为我们的起点很高,省内赛事当时少有对手,因为全省男女桥牌骨干都在宜昌,所以即使在全国比赛中,我们宜昌牌手的战绩也很好。”

  现在除了一周打三次桥牌外,徐老的爱好很广泛,喜欢听京戏、跳舞、打羽毛球、写一些文章等等,并有十多篇感悟桥牌的文章发表在各类报刊上,而他自己也成为了宜昌桥牌史上的一本活辞典。

  在形容自己的人生时,徐汝潭说他就像一副牌,在前半段并不知道未来的道路会是什么样的,那时需要去做准备去试探,当面临机遇需要作出选择时,就要根据自己的综合条件作出合理的判断走适合自己的路,最终打出一副好牌,“快到花甲之年时我选择了桥牌,可以说是‘半路出家’,但这使我与桥牌结下了终身缘分。尽管我已经83岁,但我认为我仍在打着一副最好的人生牌局。”(记者饶扬灿)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