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蔬菜种植:三江源牧民的新营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5日08:00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西兰花、佛手瓜、鱼腥草……这些在省城已算不上稀罕物的特菜,如今也登上了海拔40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百姓的餐桌。前不久,记者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白色长廊”的蔬菜种植基地采访时看到,露天地里齐腰的山东大葱、西芹正在收获,温棚里各种时令蔬菜鲜脆欲滴,特别是“远嫁”江源的江南莲藕,刚刚结果的油桃树,让人仿佛置身于河湟谷地,眼前的景象很难令人将这些与高海拔的玉树联系起来。

  来自河南的魏金明是个种菜能手,1989年他在结古镇承包了一块地种起了蔬菜,并结识了以驱牛牧羊为生的索南拉毛,两人结婚后一心扑在种菜上,现在的索南拉毛已成为当地有名的种菜能手;在结古镇有一个叫浦布扎西的牧民,在魏金明的带动下也学了种菜技术,在结古镇西同村一口气种了三个棚的蔬菜,今年第一茬菜于4月份出棚,三个棚收入近4万元;东风村的格来达杰种了一棚的双孢菇,目前已经开始采摘,每市斤卖到5元;还有种草莓的吾周……设施温棚使越来越多的牧民尝到了丰收的甜头。

  据了解,玉树县结古镇已建成80栋高标准蔬菜温室,并从东部农业区及四川、河南、湖北等地引进蔬菜种植能手承包经营,示范带动,共种了28个品种,发展蔬菜种植专业户30户。东风村154户762人,建了温棚142栋,80%的牧民学会了种菜;称多县以蔬菜生产基地为示范,重点发展家庭小温棚,建成家庭小温棚930座,近60%的农户在3—10月份间,每天都可以吃到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极大地改善了饮食结构,提高了生活质量。

  六年前,玉树州就把实施“菜篮子”工程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并列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首先在条件较好的玉树、称多两县开展蔬菜基地建设试点。目前,玉树县结古镇、称多县称文镇和囊谦县香达镇已建成蔬菜生产的“白色长廊”,并向“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种植模式迈进。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州已建成日光节能温室1000多栋,修建20平米家庭玻璃小温室1500多栋,蔬菜生产基地3处。当地自产菜占本地市场份额的74%。

  在供应本地市场的同时,还供应给临近四川石渠县和西藏江达等地。

  玉树州农牧局局长东尕说,在玉树种植蔬菜的成功,不仅在于提高蔬菜自给率,缓解蔬菜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在提高牧区群众生活质量的同时,为高海拔地区利用丰富的光能资源优势,推广高效日光节能温室和温室地膜覆盖等种植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当地结构调整和群众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若能平均每户种植两亩蔬菜,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当年就能增加家庭收入万元。他说,今后要培养更多的当地牧民,让他们不但要种好菜,而且准备建温棚搞养殖业,进一步提高种植和养殖的效益。(作者:邵秀芳)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5元 成功 把手 出资 玻璃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