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该发生的为何接连发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5日08:55  东方网-文汇报

  尽管“全部合格”的复检结果已经公布,但“农夫山泉、统一”事件不仅没有水落石出,反而更加扑朔迷离。

  4日,工商总局首次对这一事件明确表态:“工商总局高度重视此事,已责成海南省工商局立即查清情况和原因,依法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记者同时采访了相关协会负责人和食品安全专家。他们认为,“农夫山泉、统一”事件是由一连串不应该发生的“低概率事件”和“低级错误”构成的,如此巧合,实属罕见。

  “绝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11月23日,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测技术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3种饮料总砷含量超标。12月1日,来自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的复检结果又称,上述抽检产品全部合格。

  而在初检结果公布后、复检结果出来前,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负责人曾经很有把握地表示,可以对检测结果负责。

  “两家都是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的又是常规项目,在检测技术和设备上都不应该有问题,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检测结果,这种情况极为少见。”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对记者说,“这种低概率事件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我们不清楚。但我们认为,这种事件是绝不应该发生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也对此表示不解:“两次检测结果不同很正常,任何检测都是有误差的。但差距到底有多大?真的大到需要推翻初检结果吗?我们没有看到具体数字,不敢下结论。”

  “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陈君石说,“通常,在检测出重大问题时,相关部门不会贸然将结果公之于众,而应持慎重态度,宁可多测几遍。这既是一个科学态度,也是一个管理问题。”

  不可思议的“低级错误”

  “农夫山泉、统一”事件发生后,作为执法部门的海口市工商局成为众矢之的。

  农夫山泉方面称,他们从未收到海口市工商局有关本次抽样检测的任何书面资料、处罚决定或通知;对检验结论有异议时,也被剥夺了申请复检的权利。甚至对这次有利于自己的复检结果,农夫山泉也认为在程序上是违法违规的。

  海口市工商局日前承认,事件处理的主要失误是没有将检测结果及时告知厂家。

  “不知道他们是没有读懂法律,还是故意违法,总之是执法犯法。”马勇指出,“作为执法部门,海口市工商局在程序上犯了一连串低级错误,多次明显违反了自己系统制定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这是不可思议的。”

  马勇告诉记者,过去一些企业也曾向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反映,被工商机关抽检出产品质量问题,但一般会有一个申诉的机会,还有机会通过复检“讨还清白”。这次海口市工商局完全剥夺了企业的申诉权,不知道为什么会“不给自己留一个退路”。

  “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首先要树立法律意识,提高执法水平。”马勇指出,“执法部门人员都不懂法、不守法,如何去监管企业,让企业遵纪守法!”

  权威部门何时查清情况

  回顾整个事件,我们看到的是一连串“低概率事件”和“低级错误”推动事件不断升级:开始,执法部门在未告知企业的情况下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接着,执法部门又在未经企业同意的情况下,将产品样品送交复检;最后,一家权威检验机构的初检结果被另一家权威检验机构的复检结果所推翻。

  孤立地看其中任何一个“低概率事件”和“低级错误”,在现实当中都是有可能出现的,但在同一个事件当中出现一连串“低概率事件”和“低级错误”,就不能不让人感到疑惑:执法部门为什么不守法了?权威检验机构为什么不权威了?

  这些问题公众和媒体回答不了,协会负责人、食品安全专家也回答不了。

  陈君石认为,权威部门应该尽快给公众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同时,在食品安全检测和相关信息发布上,应强调谁检测谁负责,谁发布谁负责。

  尽管复检结果显示相关产品质量合格,但这仍不能消除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消费者仍旧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马勇指出:“事件最终影响的不只是一个海口市工商局和几家检测机构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而是整个工商和质监系统,甚至整个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有关协会负责人和食品安全专家呼吁,政府部门应抓紧对事件进行调查,尽快公布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拿出整改措施,最大限度恢复政府部门公信力。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张晓松伍晓阳(据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