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等待香港:香港制造》(25)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5日09:33  深圳晚报

  

《等待香港:香港制造》(25)

  【林奕华 著】

  上期回放:

  她的雍容,教我们对于女人美好的想像、向往不至于停留在过去——只有当身体说话时人们才愿意听见她和看见她的过去。

  (三)

  晚餐刚上主菜,钟楚红走进来。同桌的友人站起来迎迓她,她一个一个拥抱和往面颊上送吻。见到初相识的我,笑容可掬地说:再熟一点才亲你。就在那一刻,我完全明白为何没有人会不喜欢钟楚红——由当年大家亲昵地叫她“钟记”开始。

  “钟记”,光是这称呼已反映出她的亲和力。“记”,最直接的联想是“老友记”。即使这三字基本上已被时代淘汰——今日流行的是“老死(党)”和friend——但那个“记”字,却不失是对友谊永固最活灵活现的形容。从前的小商店都用“记”做招牌,在超级市场与廿四小时便利店尚未全面取替家庭式“士多”之前,街头巷尾每多乜记和物记。“记”与百佳、惠康和七十一的不同处,在于它的人性化。老板叫阿强,开一爿小铺便是“强记”;大牌档中最有人性的叫“妹记”和“珠记”;家族事业有“李锦记”。“记”也能使没有个人亲切感的大企业添上温情色彩——麦当劳如果不是有个“麦记”的外号,我怀疑它是否能屹立至今。

  “记”是某种失落的情怀,它象征朴实、无华,讲求质感,不追求包装。钟楚红叫“钟记”,可是友人对她个性与生活态度的嘉许?说真的,大百货公司过了营业时间才不管你买不买到急需的东西,但小“士多”每多以人为本予人方便。难怪今时今日有人会以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找到小店为惊喜。

  “钟记”对于自己的珍贵大抵不觉得怎样。她说:我有时只是个缺德鬼。意思:不需要别人因为她是“女人”而处处献殷勤。但她的快人快语还是有着一定的细腻和敏感。友人关心她的近况,问到她的情绪可已平伏,钟楚红的表情一瞬间变得很复杂——嘴角保持礼貌的微笑,眼眶却泛着泪光,声音是平静的,说话却是听了让人微痛:还没有呢,好像没有呢……

  当她说到“二十多年没有几天不是在一起,我们是彼此最好的朋友,现在是有好东西都不能跟他分享……”我忽然明白“钟记”得到一个终生的好朋友并非偶然——如果我们相信友情的基础是真挚。

  Who's afraid of 郑裕玲

  可惜没有遇上Serge Gainsbourg

  差那么一丁点,郑裕玲就是张永远不会兑现的期票。

  被赞为最有希望的新人——从摘下来到雪藏再解冻端到人前坚持仍是新鲜的,被游说的不尴尬,当事人也面红心跳吧。由佳视开台到梁淑怡入主事隔几年?郑的卖相一直心神恍惚,大抵是明知保鲜纸包不住火。

  一次又一次,都是遇上马后炮的伯乐。早期的佳视很有点叔叔伯伯情意结——上了年纪的男人,眼界普遍从高而下,寻找着香扇坠型的乖巧、腻、嗲,人未到声先闻,像一盅黏嗒的甜品,浅浅地诱匙羹忽下来。于是,一干被捧与不被捧的,没有穿古装都像穿了古装,不是年宵也像过着年宵——净在面上张灯结彩。骤看闹哄哄似大观园,可是一张《红楼梦》的演员清单开出来,吓得人头壳开窿,明明铜钗铁钗,皆从又副册三级跳升正册,面如桃核的得名黛玉,家的坐正当夫人。在这不大讲理的排场里,郑反而被合情地投闲置散——太高挑了,还未把古装美人的云髻算在内,怎可以站到“原应叹息“(元、迎、探、惜)的中间?

  唯有投身社会,担纲《急症室》。当年打响锣钹是为她度身的写实剧,非常切合她的时代气息云云。我记得《急症室》与女主角无关,而是陈强——佳视的卡士纵然泰半叫人啼笑皆非。例如最会演戏的是湘漪与丁樱,偶尔竟也有他台所无的扑鼻的男性体味,像白彪、陈强。那边厢眉花眼笑着潘志文、郑少秋,这里出其不意以粗线条压阵,谈情说爱无疑过于硬桥硬马,但间歇粗中有细的……可不就是铁汉柔情?

  《急症室》的郑裕玲能医不自医,眼看又要重新被“弹吉他唱民歌的邻家女孩”的包装纸坑埋,梁派大军就来了,《金刀情侠》的丁玲玲就来了,《名流情史》的张海华就来了。

  在际遇改写之前,她经常穿着同一条鲑鱼绯红色的及膝裙,上招待会、上杂志,处处见它一抹地掠过。我相信没有一个女艺员不明白行头的紧要,是以这条过于曝光的裙子,使立在80年代门坎的她,浑身上下仍是70年代初期的愤世嫉俗。

  下期预告:

  后来的郑裕玲便日比一日的懂得笑,那条鲑鱼绯红色的裙子也随着剪短熨曲的头发而销声匿迹。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