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干部培养应成为脱贫致富资金投向首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6日00:21  红网

  10月26日到11月21日,四川雅安名山县共花费100余万元,选派了100领导干部分两批前往清华大学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研修。此举引来众多议论。有人认为,名山县是一个欠发达的丘陵农业县,“如此大规模地花费重金”选派领导干部到北京“镀金”是“败家子”行为。(据2009年12月5日四川新闻网)

  树需栽培,人待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育人比用人更重要,干部培养可以说是用人中的“希望工程”,是百年大计。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证实,干部队伍的成长与进步,除了自身素质和主观努力外,处在良好的实践环境中,并得到领导及组织不间断的正确培养,不能不说是个重要因素。对于名山县选派100领导干部分两批前往清华大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研修,官方给出的理由是“有些干部思维方式太落后”,必须走出去学习了。可以说,名山县此举抓住了干部培养提高的关键,这100余万元花得值,反映出了县领导的远见卓识。

  干部素质差距产生地区发展差距。毛主席曾经说过: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抓住了干部素质提高,就抓住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希望。名山县是距成都市较近的一个欠发达地区,是一个工业比较弱的农业县。据说在这次选派的干部中,有许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火车,没有看过轮船,没有去过北京,有的人最远才走到成都,思维方式很落后。可以想像得到,这样的干部队伍如何才能够适应震后重建的发展机遇,如何去给下面的群众传达党的政策,如何去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改变现状,应当把干部培养作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资金投向的首选,舍得投入巨资,切实加大干部培养的力度。

  显而易见,名山县的落后,是观念的落后,更是精神的落后。主要的根源并不是没有资源,而是领导干部的素质跟不上。诚如县政协副主席郑荣杰在培训后的心得中所说:传统的农耕文化使名山人的盆地意识、休闲意识根深蒂固,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表现得十分明显。农村相当部分群众忙完茶叶的采摘,便打麻将玩丧志的“零和游戏”。这一现状决定了名山县的干部必须走出去学习,下大气力提高自身素质。

  有效的培训会产生种“豆”得“瓜”的效果。谈到这次培训,名山县县委书记岑刚说,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领导干部是组织者、推动者、践行者。培训之后,名山干部学会了运用创造性思维、敏捷性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执行力。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去头掐尾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10天,要说从中学到多少的知识,也不现实,重要的还是促进了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清华学习半月,对我们来说,精神上的收获多于知识上的收获。”名山县政协副主席郑荣杰的话也许表达了参训干部的感受。

  当然,“送出去培训”这种“正宗”方法虽有作用,但十分有限。在某种程度上,这只是一种脱离实际的、象征性的模拟训练,充其量不过是培养人的一种辅助手段。书本传授和集中训练不管有多么完善,也很难保证育人的效果。因为从书本上只能学到原理、道理,往往回答理论上究竟为什么,实践才能解答是什么、怎么做。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作实践、工作环境,才是真正增长才干的大课堂。所以,干部培养应当舍远求近立足岗位实践,善于把干部的每项工作巧妙地当作培养人的活教材,通过在职学习、岗位锻炼、领导帮带、举办讲座、参观见学等系统配套的培训方法,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

  观点撞击:

稿源:红网 作者:徐云鹏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