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矿泉水瓶+手套=一条活“鱼”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6日02:21  扬子晚报

  水文化创意大赛上看大学生奇思妙想

  一个废弃的矿泉水瓶和一只橡胶手套,组合起来竟然成了一条会游的“鱼”。这样出人意料的创意来自第二届江苏省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参赛大学生。12月4日,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300余件作品参赛,大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强的动手能力让观众惊叹。

  “鱼”的主人是河海大学新生杨志勇,在他制作的“仿生鱼形机器人”身上,矿泉水瓶和橡胶手套的“踪影”清晰可见。“秘密在鱼肚子里。”杨同学说,这条会游泳的鱼肚子里有一块芯片,芯片上装有压力、温度、视觉以及水质监测的传感器,能潜入深海,具有着军事侦察、水下打捞救援、水环境监测等功用。为什么会想到用塑料瓶和橡胶手套装扮鱼身呢?杨同学解释说,此前他进行过多项试验,这样的组合机器人的防水性能特别好,而制作成本却相当低。“我们用这些材料捆了很多层,保护内部电路和程序芯片,将来我们还会在芯片中开发‘鱼’儿更丰富的游泳姿态,说不定将来还可以做成稀有甚至绝种鱼类的模样放在海洋博物馆里展览哩!”杨同学说。

  船只水上遇难,定位系统如果无法供电,一定会耽误最佳的救援时机。河海大学港航专业包沐曦与其他两名女生组成了专业小分队,设计了“应急状态下水体波动功能的GPRS定位系统”装置,解决了以上问题。

  “我们的装置是配合目前3G手机的普及而产生的,在船只或个人水中遇险时,只需按下装置上指定按钮,装置便会向特定手机发送涉及危险源海拔、经纬度的短信,我们凭借随身携带的3G手机,就能确定其所在位置。”该项发明成为本次大赛上唯一的“最佳发明奖”。“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水体的波动发电,没有时间和天气的局限,不用更换电池。我们可以凭借它防止精密仪器的丢失,还可以将其做微型处理,安装在救生衣上,随时确保自己的安全。”

  吴思媛 蔡蕴琦 文/摄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