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脉定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6日03:15  京华时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脉定调
中国GDP实现“V”字形反转,今年成功保八。制图 杨佳宁

  本报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天上午在京开幕。会议将对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一年来的效果进行评估,厘清宏观调控的主要脉络,对2010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

  上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在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具有风向标意义。

  “中国经济实现8%以上的增长已无悬念,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V’形反转。”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中国为世界经济摆脱危机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评论说,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实和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将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提高经济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全面复苏之路。

  专家们还分析,200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保增长,2010年的经济工作将会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下更大工夫。而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大力改善民生也是其中应有之义。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之策。

  在全球经济尚未真正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中国经济结构矛盾仍比较突出的形势下,中国经济2010年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世界经济复苏的道路曲折漫长,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尤其是出口增长比较困难。扩大内需中,需要激发目前还不十分活跃的民间投资,进一步拓展消费增长的空间,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特别是一些行业和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亟待破解;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亟待支持。针对这些事关中国经济发展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重大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出解决的办法。

  ■焦点

  1. 基本政策走向或微调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仍低于长期潜在增长速度,物价上涨压力不大,因此,2010年应以“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为基本政策取向。

  “稳增长”的关键是要管好政府投资的节奏和力度。范剑平表示,政府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此轮快速回升的主要动力,也是明年唯一可能过热的领域。他建议,官方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投资效率,管好已经上马的项目上,对于“新铺摊子”当慎之又慎。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专家梅新育表示,眼下,世界经济尚未根本回暖,中国经济回升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扩张性政策在明年上半年应当不会出现急剧收缩,但政策微调亦是必然。他认为,在此轮应对危机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货币政策来年将回归真正的“适度”。虽然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未必会很快调整,但官方会在信贷政策上有所动作,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实行“差别待遇”。

  梅新育同时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般只会勾勒来年经济政策的大框架,为树立信心,稳定预期,目前政策仍应以“稳”字当头,刺激措施会延续。但宏观调控并非一成不变,一旦国内外经济环境出现重大转折,官方届时也会对症下药,做出调整。

  2. 防通胀或成会议重点

  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证明,许多快速增长的经济体都必然伴生一定程度的通胀。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保八已无悬念,明年有望驶入更快的轨道。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尽管从价格指标上看,目前仍处在通缩局面,但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引发了通胀预期。随着美元贬值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能源原料价格大幅上升,输入型通胀压力中国将不得不防。

  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发生通胀的原因是“票子攒多了”,他说,一到10月我们的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都比去年增长了30%左右,就是说票子的数量、购买力增长了30%左右,而商品的供应数量、GDP的增长现在大概在8%左右,从这个对比来看,总需求是大大超过了总供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经济学家成思危说,通货膨胀的预期正在形成。成思危认为:中国通货膨胀的危险是存在的,只是资金被楼市、股市吸收,现在尚未暴露,一旦股市、楼市发生变化,通胀将是非常显著的。虽然目前看通货膨胀并不明显,但从货币投入到物价上涨是要有一个传导过程的,大概需要一年左右时间,所以当前必须警惕明年通货膨胀的发生。而对于一些企业家,他们所感知到的通胀压力更加明显一些。

  3. 楼市优惠政策有待定调

  去年年底,为了刺激楼市需求,国家先后出台包括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七折及二手房契税、营业税减免等救市政策,现在这些政策的有效期接近尾声,明年是否还会继续执行?会不会终止?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对当前的中国房地产总体发展态势作出一种结论性的分析,特别是对明年宏观调控的方向,宏观调控的方针要制定出来。然后国家、国务院层面才会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大政策的取向,才能决定房地产政策的取向,这是从上面往下面推的过程。

  顾云昌说,他个人认为,保持现在的状态比较好,不要一下子从极度宽松没有几个月就转变成马上就全部收紧,这样敏感性变化会对楼市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4. 促消费或出重大举措

  11月27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十项具体的方向,除了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和宏观调控之外,消费成为首先提及的内容。会议提出,要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可以预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将延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完善促进消费政策”。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在去年经济刺激计划中,第一项提的是投资,表明稳定经济增长是重点;而今年第一条是消费,这表明宏观政策的取向从“稳增长”向“调结构”方向转变。

  商务部网站刊出的一篇署名文章《促消费——期待加大治本力度》在近日引起各方关注,被视为有关扩大消费政策的定调信号。

  文章说,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国家密集出台了不少旨在促使消费维稳升温的反周期举措,但多属短期施效着眼于保增长的治标之举,还较少触及真正拖消费“后腿”的诸多深层次矛盾。

  文章说,这些深层矛盾拖累的远不仅仅是消费的“后腿”,给社会经济运行带来难以掌控的政治和经济风险。不仅造成投资消费的比例失衡,而且导致投机资本加速膨胀致使宏观调控的难度和经济运行的风险加大。不破解深层矛盾,中国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就不可能得到有效释放。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近日表示,2010年商务部将采取五大措施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一是扩大农村消费;二是扩大城市消费;三是扩大换代消费;四是扩大信用消费;五是扩大节庆消费。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要进一步扩大消费,应当加快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和再分配调节,从而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

  >>相关

  过半专家认为通胀预期明显

  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就当前国内经济热点问题对百名经济学家企业家展开了问卷调查。62份署名问卷调查显示,有56%的经济学家企业家表示,我们正面临明显的通胀预期,但通胀还并未到来;另有33%的经济学家企业家表示,通胀趋势已经形成,目前我们正处于通胀之中;认为我们离通胀到来还很远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只占调查人数的11%。

  通货膨胀会在什么时间到来呢?调查显示,有42%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是明年下半年来临,有22%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通胀已经来临。另外有17%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胀将在明年上半年来临。此外,还有9%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胀会在后年来临,也有4%的人认为未来三年通胀都不会出现,有6%的被调查者表示无法判断。

  哪一个经济现象最能表明通胀的阴影?有43%的被调查者认为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疯涨最能表现通胀的显现;有31%的被调查者认为水电油气及蔬菜、食用油价格普遍上涨反映了通胀压力;18%的被调查者认为答案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热钱流入规模创历史新高。

  而对通胀率的预测,15%的被调查者认为最高峰值会在5%以内;57%的被调查者认为最高通胀率将在5%-10%之间;有17%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胀率最高将达到10%-15%;还有11%的经济学家和企业认为通胀率有可能超过15%。

  ■十年工作会议定调

  2008定调2009保增长促发展扩内需2007定调2008实施从紧货币政策2006定调2007继续稳健财政政策2005定调2006继续搞好宏观调控2004定调2005巩固宏观调控成果2003定调2004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2002定调2003实施积极财政稳健货币政策2001定调2002扩大内需2000定调200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1999定调2000抓好国企改革

  ■2008年以来陆续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

  · 4万亿投资· 提高出口退税率· 暂免征收印花税· 首套房贷利率七折优惠· 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减免· 家电下乡· 家电以旧换新· 购置税减半· 汽车下乡· 汽车以旧换新· 3G牌照提前发放

  综合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报道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