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灾区受助者 昨天成了“志愿妈妈”

  今天

  你志愿服务了吗?

  翻看今天的报纸不难看出,昨天的成都,算不上热闹繁忙,但绝对是温馨的一天。接受过志愿者帮助的受灾群众,自己当上了志愿者,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快乐;曾因在“5·12地震”中星夜自发组成车队奔赴都江堰救灾而感动世人的成都“的哥”,昨天又组成车队将白发苍苍的孤寡老人送到天府广场,晒晒太阳、看看城市变化;而市血液中心也以自己的方式,向义务献血的人们致以敬意和谢意……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成都人,以异曲同工的方式度过了这个节日——国际志愿者日。

  统计资料显示:自2003年来,成都的注册志愿者人数从3万多人激增至50.99万人。在“5·12地震”后,更是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志愿服务,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友善更少功利。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你我的举手投足间愈发强韧。而志愿者收获的,不仅仅是能力的锻炼,更是一朵朵在心灵深处绽放的花儿。

  国际志愿者日已经过去了,但我们相信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问起都不会嫌晚:今天,你志愿服务了吗?(记者钟蓓)

  本报讯(见习记者 庞智)昨日,成都义工青白江行动组70余人冒着大雾来到青白江区姚渡镇芦稿社区“留守儿童”中间,为孩子们送来了儿童防寒防冻必备用品,陪孩子们一起游戏。今年27岁的志愿者万敏的笑容特别动人——去年地震后,志愿者帮助了她;昨天,她又以志愿者的身份,将爱和温暖带给了他人。

  “爱心爸爸、爱心妈妈来了!”昨日早上9时许,志愿者们的到来令近百名“留守儿童”兴奋起来。 “爱心妈妈”万敏现在是成都瑞洁水处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一年的营业额近200万元。而在一年半前的汶川大地震中,家在都江堰向峨乡的万敏,房子垮了,一家五口包括刚出生8个月的孩子安置到了青白江区。“那时特别惶恐,对未知的未来充满了担心。这时,志愿者们来到安置区,帮我们进行心理疏导,为我们重新创业、就业出主意。在他们的鼓励下,我重树了信心,开始创业自救。”万敏告诉记者,她幸运地领到了青白江区首张异地灾后自办企业的营业执照。

  “作为一名母亲,我明白‘留守儿童’对父爱母爱的渴望;作为一名曾受志愿者帮助的受灾群众,我有义务将‘志愿者接力棒’传递下去,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万敏告诉记者,地震之后,她便加入了成都志愿者队伍,无论工作多忙,她都会抽时间参加志愿者活动。

  看美景

  的哥的姐带孤老逛天府广场

  本报讯(见习记者 张维 摄影报道)昨日,26名的哥的姐搀扶着32名戴着红帽的老人,来到艳阳高照的天府广场,晒晒太阳,看看风景。

  “真的太漂亮了!”73岁的马成吉大爷说自己已很多年没有来过天府广场,他们中有不少人还是第一次来天府广场,这次他们看得非常开心。

  这些的哥的姐是“的士爱心志愿者之家”的出租车驾驶员和老年知心热线的志愿者。虽然带着大爷大妈来逛天府广场,让的哥的姐们错过了不少生意,但他们都说,这一个上午,看到了老人们的笑容,就是他们的快乐。

  报料人:黄先生 奖金 20元

  总量增

  成都3万志愿者激增至50万

  “随着成都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理念正在广泛传播。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注册志愿者50.99万人,占中心城区人口数比例10.14%,换句话说,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志愿者!”团市委副书记邱伟告诉记者。而他对于我市志愿服务的发展颇为自豪:“从1994年起,成都志愿服务已有15年的历史,中心城区志愿者10.14%的比例在全国城市中领先,也标志着成都的城市文明已经到了一个较高水平。”

  邱伟援引了一组数据来说明我市志愿服务的巨大变化:2003年我市刚刚推进志愿者注册工作的时候,注册志愿者人数仅有3万多人,现在已有50.99万人;大型赛会志愿者选拔比例从原来的三选一,到现在的二十选一甚至三十选一。记者 李奕

  添新军

  保护耕地 志愿服务又多一类

  本报讯(记者 李奕)在第24个国际志愿者日之际,来自新都区大丰街道三元社区的“一村两大”志愿者蒲石又有了一个新身份——成都市保护耕地资源志愿者。昨日上午,新都区体育森林广场上志愿服务旗帜高高飘扬,450名志愿者庄严宣誓,“保护耕地·志愿有我”——成都市保护耕地资源青年志愿者行动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成都又多了一个志愿服务种类。据介绍,以保护耕地资源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志愿服务和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在我市尚属首次。

  志愿者蒲石一面在“保护耕地·志愿有我”的签名墙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一面告诉记者:“我是三元社区‘一村两大’的志愿者,在得知团市委招募保护耕地资源青年志愿者后,便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我想把志愿服务的精神传播给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让大家了解到保护耕地的一些知识。”

  “志愿服务有我一份!在国际志愿者日成为一名保护耕地资源青年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务让我们无比自豪。”很多志愿者都和蒲石有着同样的信念,他们纷纷表示将积极参与到保护耕地资源行动中,传播志愿服务精神。

  不停步

  “献血大王”拟游全国宣传献血

  昨日是“国际志愿者日”,54岁的“献血大王”熊德金赶到市血液中心,现场指导市民们填写志愿者申请表、服务无偿献血者。在他的感召下,近百名市民成为了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中的新成员。据悉,目前成都无偿献血志愿的数量已超过15000余人。

  据血液中心医生介绍说,一般人的血量只占体重的8%。按熊德金85公斤的体重计算,其体内的血量应该是6800毫升。而熊德金13年来29次的献血总量,早已超过自己身体的含血总量。

  熊德金说,虽然现在距离55岁的最高献血年限,他只有两次献血机会了,但他绝不会放弃,“到时候每次献400毫升,献血总量突破1万毫升是我的梦想,届时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熊德金告诉记者,完成最后两次献血后,他便准备到全国各地宣传无偿献血知识。

  本报记者 李诗敏 摄影 李祥云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