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化大省的文化自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6日03:46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曾祥惠 张云宽

  编者按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省奋力构筑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伟大进程中,文化建设担当着历史重任。

  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部署并实施将文化大省湖北建成文化强省。今起,本报刊出《我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综述》系列报道,和读者一起感受荆楚文化阔步前行的足音。

  辽阔荆楚,我国中部人文荟萃之地、文化繁盛之所。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回望历史,坦荡的江汉平原,书写了楚文化光耀中华的鸿篇巨制;富饶的长江中游,孕育了三国演义威武雄壮的民族史诗;连绵的大别山腹地,留下了改天换地的红色文化新篇。

  时代的车轮驶入新世纪,楚山汉水之间,回响着奋力构筑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嘹亮号角,演绎着改革发展波澜壮阔的人间活剧。其中分外精彩的一幕,当属文化自觉引领之下的文化强省建设。

  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社会进步的动力。

  继往开来的党的十七大,发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湖北省委、省政府闻风而动。

  在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上,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明确提出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宏伟目标:到“十二五”期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左右,努力把我省建设成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人才荟萃、文化实力雄厚的文化强省。

  新的历史时期,省委、省政府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十分清晰、深刻——文化建设既是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格局的重要内容,又能为政治、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具有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不仅为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文化产业发展本身,也有力推动着全省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

  省委、省政府敏锐地注意到,当前,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消费结构出现新的变化,物质消费增长相对趋缓,我省文化消费已步入快速增长期。面对人民群众日趋旺盛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文化建设必须提供更多高品位、高质量、多姿多色的优秀文化产品,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文化服务。作为与生存权和发展权紧密相连的公民文化权利,必须得到尊重与保障。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保障文化民生,成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落点。

  振奋人心的目标,开启了湖北文化强省建设又好又快、开拓奋进的航程。

  近年来,我省文化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心系人民、奉献时代的吴天祥、周国知、陈刚毅、荆州“10·24”英雄群体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红安革命纪念馆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步入全国一流;武汉、十堰等一批大中城市,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行列;《家住长江边》、《张居正》、《王昭君》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精品,叫响全国;琴台大剧院、湖北省艺术馆等一批现代化的艺术场馆,相继建成;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武当国际武术节、孝文化节等一批节庆活动文化品牌,享誉省外;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知音传媒集团、江通动漫等一批文化主体成长壮大,蓬勃发展。全省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不断彰显。

  一次广泛深入的调研

  进入2009年,一项上下联动的文化调研活动,紧锣密鼓地展开。省领导在进行相关部署时明确要求,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清醒地分析昨天、今天和明天,进一步谋划好、实施好文化强省建设。

  省委、省政府领导出省考察学习,先后到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湖南等地。

  南京,虎踞龙盘,钟灵毓秀。文化体制改革动手早,行动快,效果好,令我省考察者大开眼界。

  长沙,山川秀美,文化厚重。文艺院团挣脱传统模式羁绊,焕发生机和活力,让我省考察者受益多多。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地方税务局、省统计局、省旅游局和省政府研究室,深入各自联系的单位和领域,围绕文化建设,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省委宣传部及省直宣传系统11个单位分专题组织调研。

  与此同时,武汉、黄石、十堰、襄樊、宜昌、荆州、荆门、鄂州、孝感、黄冈、咸宁、随州、恩施、仙桃、天门、潜江、神农架等市州、直管市、林区的党委、政府,联系当地实际,展开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四个层面的调查研究,持续近半年。35篇鲜活的调研报告,聚合着对我省文化省情的再认识,凝结着全省上下文化强省建设的真知灼见。6月,武汉夏日。风景如画的东湖宾馆,省委书记罗清泉主持召开全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座谈会,形成共识: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大力度,在重点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在关键环节实现关键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努力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弊端,积极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内部改革和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行政推动、市场运作、资源整合、利益共享”的原则,推动广电网络、文艺院团、出版发行等领域的资源整合,形成发展合力。积极推进文化企业集团化建设,引进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培育、壮大一批文化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规模优势和影响力的骨干文化企业。

  这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省文化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再部署与再动员。会议表达的决心坚定有力,描画的前景令人振奋!

  一批开拓奋进的行动

  时下,漫卷荆楚的文化强省建设大潮,鼓舞人心。

  省领导高度重视,率先垂范。

  省长李鸿忠十分重视文化建设,认为它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区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他亲任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协同解决文化建设中的许多重大问题。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其他领导形成合力,或深入调研、出台文件,或现场办公、排忧解难,或专题督察、献策建言。

  各级党委、政府勇立潮头,担当责任。

  全省上下,各级党委、政府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把文化发展状况作为评价各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确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责任到位、任务落实。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武汉城市圈焕发精神、迈开大步;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改革创新、增强活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开拓奋进、各展其长。

  各项政策、措施推波助澜,提供保障。

  依据中央扶持文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精神,我省出台支持和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文化发展、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确保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逐年增长,充分运用财政、税收、价格和信贷等经济杠杆,吸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建立健全文化管理的地方法规,加强法制保障,依法进行监管,保障文化健康发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文化人才的管理机制、选拔机制和使用机制,努力形成有利于文化队伍人才辈出、文化发展富有活力的良好局面。

  各种探索、突破引领潮流,开创新天地。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冲破束缚文化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弊端,大胆吸收有利于发展的思想,大胆坚持有利于发展的办法,大胆学习和借鉴有利于发展的经验,积极推动文化创新,打开了我省进一步完善文化体制、创新文化机制的大门;充分依托和发挥我省历史文化资源、山水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打开了整合资源、塑造文化品牌的大门;积极推进文化企业集团化建设,积极引进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打开了壮大文化主体、增强文化实力的大门。

  文化自觉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为。在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进程中,全省上下万众一心,开拓奋进,迈出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大步。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