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到中山看神秘有孔虫雕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6日04:08  大洋网-广州日报

  

到中山看神秘有孔虫雕塑
市民在有孔虫博物馆参观。记者于涛 摄
到中山看神秘有孔虫雕塑

  本报讯 (记者黄庭辉、肖成) 坐落于中山三乡有孔虫雕塑园内的世界首座有孔虫博物馆于昨日正式开馆,至此,中山有孔虫雕塑园全部落成。园内114座精美绝伦的有孔虫雕塑模型将引领游客走进奇妙的微观世界。

  雕塑园“将吸引全世界人民”

  据了解,在中山三乡打造世界首个有孔虫雕塑园的概念是由中山三乡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内有孔虫研究的权威郑守仪女士提出的。2006年,在郑守仪院士的支持和参与下,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授权,三乡镇人民政府投资700万元兴建有孔虫雕塑园和有孔虫博物馆。

  有孔虫是海洋里一种美妙的原生动物,一直以来,人们都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一睹其芳容,而今游客只要到博物馆就能欣赏其美态。有孔虫博物馆展出了240多件有孔虫属种的原模,件件精巧细致,有如艺术品,让前来参观的市民大饱眼福。这200多件巧夺天工的有孔虫模型都是由郑守仪亲手雕刻,部分还获得国家专利。郑守仪将其全部无偿提供给三乡镇政府使用。

  三乡镇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建的114座有孔虫模型也全部落成,所有模型都是根据郑守仪所雕刻的原模放大数百倍制成,让市民仿佛在微观世界中畅游。

  “有孔虫雕塑园将吸引全世界人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地质研究中心主任比拉尔·哈克博士在开幕仪式上说。

  借雕塑园吸引年轻人研究兴趣

  “大学课堂上,通过显微镜第一眼看到有孔虫,我爱上了她!” 郑守仪说。郑守仪选择有孔虫是因为“美”,但坚持一生却是因为认识到有孔虫巨大的价值。

  有孔虫是古今海洋环境优越的指示生物,被誉为“大海里的小巨人”。据哈克博士介绍,研究有孔虫化石在海底的分布状况,人们就可以了解古时候的气候状况和海洋状况以及两者千万年来的变化,这对研究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有着重要意义。“有孔虫还常被用来估计沉积率,并依此来进行石油勘探。”根据郑守仪对博物馆提供的资料,非洲尼日尔河流域开发了150多个油气田,多数是靠有孔虫生物地层学发现的。

  哈克博士表示,虽然研究有孔虫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世界上投身这一领域的人并不多。“这个有孔虫雕塑园落成之后,希望能引起年轻人对有孔虫这种美妙生物的兴趣,吸引他们投身到这一领域当中。”

  小资料

  有孔虫是一种古老的单细胞动物,5亿年前就形成在大海中,形状不一,长度一般为几毫米,因为能分泌物质形成外壳,且壳上有孔,被称为“有孔虫”。有孔虫善于繁殖,能像珊瑚一样形成“有孔虫礁”,规模巨大。

  研究有孔虫化石在海底的分布状况,对研究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意义。有孔虫还常被用来估计沉积率,以此进行石油勘探。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