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迎来第24个国际志愿者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6日07:14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段秀杰 许欣 王姗姗 谢宏宇):今年的12月5号是联合国确定的第24个国际志愿者日。近年来,志愿服务在中国的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特别是在08年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和北京奥运会期间,志愿者发挥的巨大作用让人印象深刻。目前,中国已有规范注册的志愿者3047万,但在志愿者的管理组织、服务效率等方面,我国和世界上一些志愿者工作开展较早的国家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当前全球志愿者活动的发展状况是什么样的?世界各国在这方面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主持人:我们知道,5号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志愿者日,联合国志愿者组织的总部也设在瑞士日内瓦。那么我们经常说起的“志愿者”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呢?

  记者:所谓志愿者,指的就是那些贡献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和善心为邻居、为社区、为社会提供非赢利的无偿服务的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助人为乐的行为。志愿活动不仅能让我们身边最需要的人得到帮助,而且志愿者本人也能在这一过程中获益,比如说增强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锻炼领导组织才能和管理能力以及沟通技巧等等,更重要的是志愿者的活动能让整个社会更有凝聚力,使不同文化群体之间更多地相互理解,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对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主持人:我们身边志愿者的活动的确让我们觉得非常温暖,特别是在我们非常需要帮助的时候。

  记者:的确。那也正是因为志愿者行为有这么多好处,所以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重视,并通过了两个相关决议:一个是1985年的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决议,决定从1986年起将每年的12月5号定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简称国际志愿人员日。这个决定也是为了敦促各国政府通过举行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12年后的1997年,第52届联合国大会再次通过决议,决定将2001年定为国际志愿者年,并确定了志愿者年的四大目标,也就是充分认识志愿贡献、积极支持志愿活动、建立志愿网络体系和倡导弘扬志愿精神。

  主持人:从去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看到志愿者活动在国内有了迅速发展。那么在世界范围内,志愿者活动的发展如何?

  记者:进入新世纪,志愿者活动在全球各地都得到长足发展。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志愿者组织近几年牵头举行了两个全球性的志愿者大型活动。第一个是配合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进行的,世界各国的志愿者大力宣传八项前千年发展目标的内涵以及存在的困难;第二个就是今年举行的“开展志愿活动,保护地球”的行动。在今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日启动的这项活动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志愿者参与,他们承诺贡献100万个小时的义务服务,在本国从事与宣传气候变化相关的活动,其中包括了埃及的环境教育项目,在巴西的农业项目,中国的节能项目,在德国的废物和污染物处理项目,在加拿大的生物多样性项目等等。

  在每年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各国都会举行纪念活动,宣传志愿服务对社会的贡献,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来。4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对全球的志愿者表示感谢,认为志愿者行动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社会财富。

  主持人:有资料说,志愿者组织就发端于欧洲,是这样的吗?现在欧洲地区的志愿者活动有怎样的特点呢?

  记者:如果算起来,志愿者组织在欧洲的出现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我们知道,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都在欧洲,也正是看到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大陆陆续出现了一批志愿者组织。那么最早的是在瑞士组建的“国际民众服务组织”,这个组织主要致力于通过救灾、重建家园等手段来促进欧洲国家人民之间的交流。目前,这个组织在欧洲、亚洲和非洲有数十个分部,工作影响非常广泛。到了20年代,德国和法国的年轻人组成了国际劳动营,通过劳动不仅修复了战争毁坏的房屋,更重要的是加深了了解,消除了心灵上的障碍。后来,国际劳动营逐渐成为欧洲各主要志愿者组织最普遍的活动形式。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数欧洲国家陆续成立了志愿者组织,一些成立较早的组织国际化,同时出现了一批专门协调各国志愿者活动的国际组织。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立了国际志愿协调委员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欧洲志愿者的活动已经不仅局限于体力劳动和社会公益性活动,促进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成为活动组织者的主要宗旨。概括起来,欧洲志愿者组织的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以国际劳动营为主要活动形式;以公众和青年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以促进国际青年交流为主要宗旨;以青年学生和社会中下层青年为主要对象。我们刚才也说了,劳动营是欧洲志愿者组织的主要形式,现在在欧洲,每年约有1000多个劳动营,参加人数约3万到5万。每个青年劳动营一般有来自不同国家的15到20名青年组成,一般在暑假期间举办,时间为20天左右。营员80%以上是青年学生,包括大学生或中学生,而跨国参加活动的青年年龄需在18岁以上,营员平均年龄在20至25岁之间。每个劳动营由组织者派遣一名“领导人”负责管理,同时聘用2至3名专业技术人员予以指导。

  主持人:我们听说美国有一个只由志愿者负责管理的城市,你知道详细的情况吗?

  记者:这个城市叫太阳城,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亚里桑那州。这个小城里没有政府管理机构,几乎所有的公共服务领域都是由志愿者负责。太阳城里有一组城市雕塑,由四个人和一只小狗构成,四个人分别代表负责公共清洁卫生的志愿者、警察志愿者、老年志愿者、儿童志愿者,而小狗代表着动物志愿者。这组雕塑被太阳城人认为是城市的精神雕塑。

  虽然太阳城的这种志愿者管理城市的模式并不具备广泛性,但却可以从中看出志愿者精神在美国社会非常盛行。在美国,将近一半的美国人都是积极的志愿者。平均每年有6500万人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平均每人每年从事志愿工作的时间为52小时。而且志愿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或者地区,他们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根据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社团今年4月发布的《美国志愿者活动》报告显示,2007年美国16岁以上的志愿者有6080万,总计义务工作约81亿小时,创造价值超过1580亿美元。报告指出,2002年到2008年的6年间,志愿者人数增加了100万。

  报告还说,美国志愿服务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每年累计服务时间超过100小时的志愿者人数呈上升趋势。第二,由于在大学城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人多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成年人和具有很强志愿者精神的学生,大学城成为大批志愿者的聚集地。第三,女性志愿者人数比男性多。在女性志愿者中,已为人母的志愿者和职业女性志愿者最多。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这样说过,志愿工作是“美国特征的一个方面,就像我们的言论、集会和信仰自由一样,对我们生活具有重大意义”。主持人。

  主持人:既然有这么大的规模,那么怎么保障志愿者组织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而且还能继续稳定发展呢?

  记者:志愿者精神之所以可以在美国推广开来呢,我想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美国政府,从联邦到地方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制度、项目来强力支持推动志愿精神的发展。比如,政府通过向非政府组织购买服务项目来提供支持。政府还有很多优惠政策,比如税收方面,只要在特定的非营利组织从事志愿服务,那么志愿服务的时间是可以抵税的。可以说政府在推动美国的志愿精神成长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更多的美国人参与到公共的生活中来。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自我需求、自我管理、实现自我利益,政府做的是支持和服务,最终是多方得益。

  其次,美国的志愿者组织有非常发达、服务管理体系。这些组织对志愿者管理都非常重视,志愿者管理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从志愿者项目设计、需求评估、岗位描述到招募、入职、培训、督导、评估,以及对于志愿者非常重要的认可与激励,都在经历许多年的探索后发展了一套系统的理论。也许正是因为它极为严谨的管理系统,使志愿者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志愿工作中来,更有效地推动志愿精神的发展。

  从个人层面来说,帮助他人的愿望仍然是美国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将教育家布克?华盛顿所说的“如果你想鼓舞自己,先鼓舞别人”作为他们生活的一个组织原则。通过志愿服务,人们不仅给别人提供帮助,还能够获得宝贵的技能、结交新朋友。我曾经和一些志愿者聊过,他们共同的回答是,之所以做志愿者是因为通过这项工作感到很愉快,我想这就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者通过自身友谊、成就感和精神慰藉的获得才是使志愿精神能够发展壮大的核心原因吧。主持人!

  主持人:我们知道日本的志愿者活动可以说是亚洲国家中开展得比较好的,特别是日本的志愿者在针对灾害的救援组织方面很有特色。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呢?

  记者:好的。日本的志愿者主要是来源于三个方面,一个是在校学生,很多学生都把参与志愿者活动作为自己提高能力、充实人生的重要经历,很多学校也对参与过志愿者服务的学生在升学和就业推荐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在一些大学,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来获得一定的学分。第二个方面就是企业的参与,日本一些以大公司为主的企业鼓励员工参与志愿者活动,并规定了“志愿者带薪假期”,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支持员工投身志愿者服务。第三个方面就是一些宗教团体的参与,他们根据各自的信仰,也积极地在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

  说到日本志愿者的组织工作呢,也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的一段历程。在日本历史上,就有根据地缘或是血缘等关系,大家自发组成各种自治组织进行互相帮扶的传统,但是当时还多是一些地域性的组织,和外界的交流和联系还比较少。这一情况的改变,是从日本阪神地震发生的1995年开始的。当时,许多志愿者凭个人热情奔赴灾区,出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但由于组织无序,造成各受灾地区志愿者人数不均衡,信息不畅通,甚至出现志愿者救人不成反需救的情况。为了防止类似的混乱局面再次发生,日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一年在日本被称作“志愿者元年”。

  主持人:那么现在日本对志愿者的管理都有哪些经验呢?

  记者:首先是建立了管理部门。现在日本发生灾害后3天内,灾害救援志愿者总部就可以开始运作;其次是建立志愿者提前登记制度,让志愿者可以在灾害发生前就能通过交换信息等方式建立良好的联系;第三是建立志愿者保险制度。为防止志愿者在救援过程中发生意外,日本规定志愿者有义务加入志愿者保险;第四是建立严格的监控制度。有了这些系统的管理方法后,日本志愿者可以被有序组织在一起,从而提高救援的效率。

  此外,日本的志愿者的海外派遣工作也是做的比较好的。1989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当时有38名以大学生为主的日本志愿者积极地参加了当地的救援活动,使当地人很受感动,也改变了此前很多人对日本人遇到事情“只出钱不出人”的不满,被日本看作是其志愿者活动开始走出国门的一个重要标志。此后呢,日本对于海外的志愿者输出工作也逐渐开展起来。日本政府还有专门的资金来支持海外志愿者的工作。

  主持人:自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中国累计已有超过4.03亿人次的青年和社会公众为社会提供了83亿多小时的志愿服务。目前,有关部门也正在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全国性立法。我们希望世界各国在开展志愿者工作方面的经验能帮助我们的志愿服务更好得发展,让那些乐于帮助别人的志愿者同时也收获更多的尊重。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