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文化主题公园的先行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6日07:25  深圳特区报

  

中国文化主题公园的先行者
锦绣中华被公认为中国文化主题公园的开山之作。

  1987年1月18日,华侨城建设指挥部的建设者们在深圳湾畔的滩涂为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奠基;1988年7月19日,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成立;1989年11月22日,面积仅31万平方米的锦绣中华在万众瞩目中开业迎客……

  从1989年到2009年,在锦绣中华的业绩簿上,呈现这样几组耀眼的数字:20年累计接待中外游客近6000万人次,实现营业总收入33亿,利润总额11亿,上缴税金3亿元。

  锦绣中华开业9个月即收回全部投资,在中国旅游业缔造了一个神话。

  20年间,锦绣中华为股东创造了高达7.18倍的投资回报,书写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传奇。

  创造全新旅游产品

  锦绣中华开业3个月后,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几乎每一个到深圳的人,都要到锦绣中华看一看,否则就算没有来过深圳。

  在锦绣中华之前,中国内地没有一个景区有独特主题、设计理念、经营规划、服务标准,由此,它被公认为中国文化主题公园的开山之作,并因此带动了全国主题公园的建设。

  前来锦绣中华的人不是游山,不是玩水,而是来鉴赏一种全新的旅游产品。业界更感叹:旅游产品原来可以这样做,旅游可以这样玩。

  在锦绣中华,所有的景点都不是深圳本地的,但所有的景点又都是深圳的,只有这里才有!一句“一步迈进历史,一日游遍中国”的广告词,把锦绣中华这个全新的产品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锦绣中华以自己的实践为中国旅游业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成为独具个性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创造新的艺术演出模式

  很多游客对锦绣中华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景区里大大小小的演出活动。

  锦绣中华文艺演出最为可贵的是,它始终把是否吸引普通游客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它不是拘泥于歌舞剧的传统表现形式,受限于舞台剧学院派的各种规矩,而是兼收并蓄,大胆奉行拿来主义:无论是民间的还是舞台的,舞蹈还是杂技,只要能够提高剧目的观赏性和表现力,就移植编排到节目中。于是,锦绣中华的演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另类”模式,人们很难把它归结到某一个剧目分类中。

  1991年,公司创办了锦绣中华民族艺术团,开创了企业办团的先河。艺术团共创作各类民族舞蹈100多个,创编不同艺术特色大型晚会十余台。

  1995年,公司推出大型广场艺术《中华百艺盛会》,荟萃舞蹈、杂技、武术、戏曲、民间社火与彩车巡游等艺术形式,以“一夜纵览五千年文化,一台荟萃八万里风情”被誉为“广场艺术的精品”。

  此后,锦绣中华公司相继推出《四季回旋曲》、《蓝太阳》、《绿宝石》、《东方霓裳》等十几场大型民族歌舞精品晚会以及大型广场艺术晚会《新中华百艺盛会》、《龙凤舞中华》、《一代天骄》、《金戈王朝》等,获得海内外游客的一致赞誉。

  2002年5月,艺术团应邀代表国家为庆祝中日建交30周年出访日本,引起轰动;2000年9月,艺术团代表随国家领导人赴美国参加“中华文化美国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民族文化和民族舞蹈的旋风”。

  创造民俗文化传承传播新模式

  如果说锦绣中华第一次主办节庆活动——“火把节”只是单纯出于丰富景区节目考虑的话,那么后续的“泼水节”等常态的各色节庆主题活动实际就是精心设计、策划和组织的产物。

  游客在锦绣中华,不仅能看到景点,看到演出,还可以亲身体验、见识各民族的风情和民俗节庆。

  锦绣中华各民族文化的聚集,除了民俗村的24个村寨,更集中体现在对民族节庆的关注、开发上。这是锦绣中华又一个创举。对于各地原生态的节庆活动,锦绣中华通过艺术创作理念重新提炼包装,使其成为游客可以参与其中的产品。

  锦绣中华的“泼水节”就是这样经过重新包装变成景区招牌节庆活动的。

  除了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锦绣中华相继举办了诸多民间节庆活动,包括苗族芦笙节、华夏民族大庙会、中国功夫节等,全方位展示了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宗教习俗、民间工艺。

  景区还与全国许多地区合作举办“风情周”模式的节庆活动,不仅繁荣了深圳的文化事业,而且为全国各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文化提供了宣传的平台。

  开启景区管理新模式

  锦绣中华是中国第一家获得国家管理质量奖的旅游企业,而锦绣中华的管理却是从一把扫帚开始的。

  锦绣中华开业之初,日均客流量就高达二三万人次。如云的游客带来了火爆的市场,也带来了诸多垃圾杂物。对于随手乱扔垃圾的游客,锦绣中华公司员工不是责备和训斥,而是加大清洁力量:你扔下杂物,清洁工立刻跟上清扫,于是,游客不好意思了,开始找垃圾桶了。

  锦绣中华不会对意犹未尽的游客说,我们到闭园时间了,请你离开,但对超时逗留的游客,总有工作人员温馨地陪在他们的身边,一边做导游一边加以引导,直至陪同游客开心离开景区。

  最知名的是其“洗手间文化”。曾几何时,中国的厕所是最被国外游客诟病的,闻着味道找厕所、进了厕所无处下脚。锦绣中华在建设之初就下决心要改变这种形象。于是,由全体洗手间管理员参与的洗手间文化营造活动在景区全面展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洁、温馨、人性化的锦绣中华“孔庙”洗手间。当洗手间管理员黄积发面带微笑,满腔热情地为游客递手纸、拧水龙头、喷香皂液,甚至梳头、擦皮鞋时,游客亲切地将它誉为“锦绣中华第81景”。

  锦绣中华在建立一系列与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接轨的景区管理标准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既有理论素养也有现场管理经验的人才。

  建立和谐的民族大家庭

  锦绣中华公司特别是民俗村景区开业以来,前后共分10余批次招收了几十个少数民族约1200名员工,最先给了这些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年轻人走出大山的机会,给了他们提升自己的舞台。

  20年间,一批少数民族员工在实践的磨炼中成长起来,有的成为公司骨干和中坚力量,而更多的少数民族员工则从锦绣中华走出去,投身到其它不同行业,用辛勤的汗水和聪明的才智获得社会的肯定;回到家乡的少数民族员工则用他们在锦绣中华公司汲取的先进理念、经验和技术,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多年来,锦绣中华始终致力于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也收获了累累硕果。1992年,公司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009年,公司再度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这一殊荣。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