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鹏城永不关闭的书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6日07:25  深圳特区报

  

鹏城永不关闭的书房
市民可通过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就近、借书、还书、办理借书证、预借、查询图书馆馆藏,随时享受图书馆的服务。本报记者 王小可 摄

  家住深圳桃源村的蔡雪小姐,花两三分钟时间走到楼下,在小区里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上轻按键盘,就能借到两本心仪的图书。“不用长途跋涉到图书馆去,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对话经典,享受知识盛宴。”她说。

  这种阅读服务无处不在。无论是社区、工业区还是特区外的龙岗、宝安等地,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一座座书香飘盈的自助图书馆向市民盛情传递着阅读的快乐与雅趣,它们是市民永不关闭的书房,是深圳这座“图书馆之城”内的精彩风景。

  无人值守、24小时服务的图书馆,在世界图书馆领域也无应用先例,它既是深圳自主创新、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亦是市委市政府投资建设的文化惠民工程,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该项目今年10月荣获国家第三届“文化创新奖”,并列入首批国家文化创新工程。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深圳考察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深圳开发的自助图书馆系统,对于推动国民文化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在大城市普及。”目前,北京、上海浦东、陕西西安等地已经引进了该系统。

  今天,文化部将在深圳召开“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现场会,自助图书馆将在全国推广普及。

  书海领航,岁月留香。自助图书馆在深圳的出现,绝非偶然事件,它与深圳的城市气质、文化土壤、文化战略密不可分。可以说,自助图书馆的诞生史,就是一部深圳人的阅读史和心灵发展史。

  人文关怀与现代科技催生研发初念

  “人文关怀的理念,现代科技的应用,催生了深圳图书馆开发研制自助图书馆的初念。”全程参与自助图书馆研发的副馆长王林告诉记者。

  深圳图书馆目前藏书达300余万册,在“文化立市”战略和“图书馆之城”建设的大旗下,每年还以30万册的速度在增长,根据《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至2010年,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将逐年递增至1800万册。如何将这些图书送到市民手中,让图书资源真正流通起来?

  深圳人爱读书全国闻名,深圳的人均购书量历来是全国第一,这里培养了“以读书为荣”的价值观念和以“读书为乐”的生活方式。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深圳图书馆都会“爆满”,连楼道都坐满人。日均1.7万人的入馆人数,使深圳图书馆的接待能力已经完全“饱和”。读者强烈呼唤全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自助借还机首开了“自助”先河。2006年7月对外开放的深圳图书馆新馆在全国率先全面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馆内全面实行包括自助借还在内的多种形式的自助服务,很快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并且倍受欢迎。

  2006年10月,深圳图书馆馆外24小时自助还书机正式投入使用,这台机器吸引了许多白天没有时间来还书的读者,基本上是夜夜繁忙。

  “要真正方便读者,盘活图书馆资源,就要将自助服务模式延伸至城市的基层社区,通过配书、预借送书等服务,形成完全自助、网络互联、遍布全城街区、24小时全天候开放的新型图书馆服务体系。”王林说。于是,深圳图书馆大胆提出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建设构想,并很快被列入文化部科研项目。

  文化创新需要勇气,也需要实力。众所周知的是,深圳图书馆的科研实力在全国图书馆界是首屈一指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图书馆就成功研发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ILAS),拥有国内外用户2000多家,到目前已经成功升级到第三代。然而,要研制24小时无人值守的自助图书馆,还需要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和设备安全等科技能力,这无疑是图书馆的弱项。

  2007年12月,深圳图书馆公开向社会寻求自助图书馆研制项目的合作伙伴。随后,由多名相关行业专家、相关政府机关负责人组成的评审组对十几家意向合作单位进行了材料审议和答辩,最终与深圳市海恒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牵手”合作。

  在市委、市政府和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动下,2008年4月1日,首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研制成功,矗立在深圳图书馆北大门外,开启了中国图书馆业的新时代。

  “第三代图书馆”时代到来

  仅仅10平方米,使容纳了具备庞大图书资源的图书馆。无论谁第一眼看见自助图书馆,都会大开眼界。中山大学图书馆长程焕文认为,自助图书馆的诞生,标志着“第三代图书馆”时代(第一代为物理传统图书馆、第二代为数字图书馆)的到来。

  它不仅仅是一台机器,它是深圳图书馆300余万藏书的一个“窗口”,正如深圳图书馆馆长吴晞所形容的:“图书馆做的事情,自助图书馆都可以做,而且更方便、更便捷、更周到。”

  它装有书架、还书箱和电脑操作台等,能存放供借阅的书400余本,接受读者还书近700本。在这里,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自助借书——不仅可以借自助图书馆书架上的图书,而且可以“预约借书”,通过自助图书馆查询机或图书馆网站查到所需图书,提出预借请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将帮读者找到图书,送达读者指定的自助图书馆,通过短信通知读者,读者凭证直接到自助图书馆取书;自助还书——无论是在深圳图书馆借的书,还是任何一个自助图书馆借的书,均可以归还到任何一个自助图书馆;办理借书证——市民还可以在24小时自助图书馆申办借书证,所用时间不超过20秒。

  此外,由于24小时运作,并且全部联网达到任意一座自助图书馆均可归还图书,该系统还具备了传统图书馆所没有的功能。

  专家认为,自助图书馆的有效应用是对传统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性、颠覆性革命。

  这是一场图书馆建设模式的革命。每台自助图书馆系统造价不高于40万元,远远小于建设一座小型图书馆(室)的费用,而且省略了征地、配设备、买书、配人员等环节,不仅建设成本低,而且部署灵活,设备生产仅需一周,布点吊装最快一天完成。

  这是一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革命。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是在规定时间、地点完成规定图书借阅服务,而自助图书馆却把服务延伸到市民家门口,而且永不关闭。

  这是一场图书馆管理模式的革命。传统图书馆靠人来管理,自助图书馆却是通过智能化、网络化管理。自助图书馆网各服务机与深圳图书馆之间通过搭建专用通讯网络进行实时数据交互,使服务机的设备运行状态、网络与服务情况、资源状况及时反映在深圳图书馆监控中心,保证了资源的及时补充、设备的及时维护,而图书物流则以招标的形式选择专业物流公司承担。

  据了解,一台自助图书馆平均文献处理量均在10万册以上,一年超过120万册,远远超过了一个中等规模图书馆一年的文献处理量。

  图书资源“流动”起来

  “无人值守的自助图书馆,以前只在科幻片里见过,现在真实来到了自己身边。没想到公共文化服务能如此便利、便捷!”“书送到家门口,不看书都不行了!”“现在晚上散步时又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是到自助图书馆借书、还书。”深圳图书馆的网站上,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留言。

  一位来深圳发展的女士,在使用了自助图书馆后留言:“原来觉得深圳工作生活压力大,打算回老家,接触了自助图书馆后就爱上了它,不管白天黑夜,它都静静地等待着我,明亮的灯光和浓浓的书香给我温暖,我坚定了这样的信念:我要留下来,深圳很好,这里有其他城市没有的东西!”

  目前,40台自助图书馆放在全市36个社区和单位,其中社区29个、工业区3个、大型办公区1个、地铁站1个、城中村2个。而在全市面积最大的龙岗区就有11台,图书服务辐射到特区外最远的片区。

  据统计,从2008年4月到2009年10月,有73202人、计515798人次的读者在“家门口的图书馆”享受了图书馆的服务,同期深圳图书馆在馆借还书读者174390人,可见约42%的读者选择节省阅读成本、出行成本的自助图书馆服务方式。

  而至今有15417读者通过自助图书馆办理借书者,自助图书馆成为增加读者数量的一大桥梁。

  图书资源通过自助图书馆“流动”起来了。据统计,在深圳图书馆为自助图书馆调拨的19500册藏书中,以前没有借阅记录的7447册图书重新被利用,激活馆藏达到38%,充分挖掘了馆藏文献的利用价值。

  就这小小40台自助图书馆,借书量已占到深圳图书馆在馆借书量的17.49%,占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借书量的8.16%,成为深圳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支柱。

  自助图书馆的服务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今年深圳图书馆开展了为时2个月的读者调查活动,共有1809位读者参与。据调查统计,84%以上的使用过自助图书馆的读者,对自助图书馆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均表示满意,72%的读者认为自助图书馆的投放改变了其传统的获取图书的方式;44%的读者平均每周至少一次以上使用自助图书馆。

  深圳计划在3年内达到300台自助图书馆的建设规模,未来自助图书馆将以更浓郁的书香,滋润深圳人的读书岁月,完善深圳人的文化图腾。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