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今年“保增长”明年或是“稳增长”

  

今年“保增长”明年或是“稳增长”
昨天上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考虑到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总体形势积极向好,保增长的任务并不十分迫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保增长”将会被“稳增长”基调所替代。

  经过整理专家的观点,记者统计出本次会议可能会出现的六大猜想。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这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前猜想

  会议可能聚焦六大问题

  1如何评价当前经济形势?

  “中国经济实现8%以上的增长已无悬念,全世界的经济学家达成了共识。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下一步应当把更多精力放在调结构上,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到来打下坚实基础。

  考虑到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总体形势积极向好,保增长的任务并不十分迫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保增长”将会被“稳增长”基调所替代。考虑到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问题严重,“调结构”被认为是“稳增长”之后另一个经济方针。国内经济学界著名专家厉以宁、刘世锦、李扬、胡鞍钢等普遍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

  2防通胀将成会议重点?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尽管从价格指标上看,目前仍处在通缩局面,但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引发了通胀预期。

  随着美元贬值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能源原料价格大幅上升,输入型通胀压力中国将不得不防。

  3提出货币政策新取向?

  专家们认为,宏观经济政策不宜改变。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今年货币政策表述为“适度宽松”,实际应该是“极度宽松”;明年如果真正执行“适度宽松”的话,实际上是要有所收紧。

  4 如何定调房贷优惠政策?

  “货币政策的结构调整就是有保有压,要压的行业应该包括过剩性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刘煜辉表示。

  在房地产信贷方面,刘煜辉认为会延续今年的调控思路。比如在按揭贷款方面,严格“二套房”信贷条件;开发商贷款方面,加强对资本金比例的要求等。

  5扩大内需或有新举措?

  多位专家认为,列入经济基调的还可能会有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同时考虑中央高层多次表示民生投资永远不会过剩,市场判断民生也将是2009年经济基调之一。“扩大内需应当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刘世锦建议,今后应着力推进以消费需求拓展和升级为重点的扩大内需战略。

  6定调2010年经济目标?

  与经济基调密切相关的是政策目标,很多人认为未来政府将会坚持8%经济增长目标,但更多人认为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淡化此提法。

  对于货币政策目标,之前来自银监会的信息表明,明年新增信贷规模可能在6万亿至7万亿元。

  而投行摩根士丹利的预测稍高:“我们预计,银行新增贷款2010年是7万亿至8万亿元。”

  会前报道

  人民日报两篇报道引发关注

  11月19日和12月3日,《人民日报》的两篇呼吁收入分配改革的调查报道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本报12月4日曾转发此文)。市场在猜测,《人民日报》的两篇文章是不是意味着,在即将开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重点讨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将其作为明年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任务?

  市场的“敏感”并非没有理由。在多次重大政策改革出台前夜,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为代表的中央媒体均以不同的方式提前发声,或批评改革的迟迟不来,或叹息改革时机的错过,或呼吁重拳出击以治“乱”局,而这些报道均极大地影响了资本市场的走势。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李迅雷表示,他早已关注到《人民日报》这两篇有关收入分配的报道。“这说明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非常尖锐的问题。”

  而此话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抛出,显然别有深意。重大会议召开或重大政策出台前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中央媒体的重要报道、评论,一向是他们判断市场走向的重要依据。

  会前调查

  56%经济学家认为通胀预期明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央视《经济半小时》就当前经济热点话题,对百名经济学家、企业家进行了问卷调查。

  截至前晚,调查共回收署名调查表62份,还有几十份问卷调查表正在整理中。

  问卷调查的第一个问题是,您如何判断当前的通胀形势?有56%的经济学家、企业家表示,我国正面临明显的通胀预期,但通胀还未到来;另有33%的经济学家、企业家表示,通胀趋势已经形成,目前正处于通胀之中;认为“我们离通胀到来还很远”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只占11%。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购买力的需求,也就是货币,大大超过了可供应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于是物价就会涨,但不是马上涨,它有一个时间的滞后期,在这个滞后期间,因为普通人有一种‘货币幻觉’,以为货币没贬值,实际上,它已经贬值了。”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种‘货币幻觉’?”

  吴敬琏说:“因为老百姓一般没有这个知识,他不知道物价总水平上涨是因为票子发多了,他以为那张票子还是值那么多钱,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物价开始涨起来了,还有一些人懂一点经济学知识,于是就会形成通胀预期,他认为会涨了。”

  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说:“我今年6月份就说,要警惕通货膨胀,要预防,但不是马上就会有通胀,当时有些人不以为然,那时的CPI还是负的,有人认为并没有通胀的危险,甚至有人说,别拿通货膨胀来唬人了,但现在看来,大家都应承认,通货膨胀的预期正在形成。”

  近两年经济基调变更图

  2007年底

  “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

  2008年年初

  “防通胀、防过热”

  2008年年中

  “保增长、控通胀”

  2008年9月

  “保增长”

  2008年11月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2009年11月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民生”

  2010年(预计)

  “稳增长、扩内需、防通胀”

  专家观点>>>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员):

  短期政策的力度足够大,依靠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提振经济增长的目标已经实现,当前应及时将政策重点转向长期问题的解决上,从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转向靠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式。

  ■林毅夫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

  积极财政政策在2010年还有必要维持,但货币政策可以稍微稳健一点。建立更多地区性中小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融资支持,真正促就业,提升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实现收入分配结构的平衡。

  相关链接>>>

  10年会议定调

  ★2008定调2009:

  主题: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2007定调2008:

  主题:实施从紧货币政策

  ★2006定调2007:

  主题:继续稳健财政政策

  ★2005定调2006:

  主题:继续搞好宏观调控

  ★2004定调2005:

  主题:巩固宏观调控成果

  ★2003定调2004:

  主题: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

  ★2002定调2003:

  主题:实施积极财政稳健货币政策

  ★2001定调2002:

  主题:扩大内需

  ★2000定调2001:

  主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1999定调2000:

  主题:抓好国企改革

  (综合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法制晚报、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