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销量大不是鉴定好书的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6日08:27  长江商报

  首届中国少儿出版高峰论坛在汉召开,百位少儿出版界人士、教育专家参加

  本报讯(记者 刘迅 通讯员 周璇)昨日,在首届中国少儿出版产业高峰论坛上,来自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江苏新华发行集团、海豚传媒等上百位少儿出版界人士、教育专家集聚一堂,就共建绿色少儿出版生态问题进行了探讨。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连生、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王建辉分别致辞。

  一直以来,少儿图书是图书市场最为活跃的部分。由于市场空间大,目前国内有500多家出版社涉及少儿图书出版,但却存在着总量过剩,低级克隆的问题,尤其是世界名著、国文经典等图书,版本眼花缭乱。如何净化少儿图书的内容、提升品位,让孩子学会快乐阅读成为讨论的焦点。

  培养孩子的阅读胃口

  “无节制快速式的浅阅读,一旦成为习惯,会断送孩子一生吸取所需知识的胃口。”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说,阅读是让孩子成才最低成本的方式。培养儿童阅读,不外乎是做两件事,一是培养纯正的口味,学会选择;二是培养强健的胃口,锻炼消化。孩子的阅读胃口一旦破坏,未来的国民素质不可想象。

  张秋林希望通过阅读实验基地的建设,使阅读和学校教学等结合起来,推广儿童阅读。

  反对图书销量排名

  “少儿出版为谁服务?为孩子。可是往往卖得好的书不一定是好书,这样的书该不该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说,现在市场上教辅类书籍非常畅销,但实际上,很多老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会概括知识点,这类书该不该出?一个问题引来专家热烈讨论。

  不少专家表示教辅类书籍确实不该出。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梅子涵认为,销量大不是鉴定好书的标准。

  “一个人,如果童年时读书口味就俗不可耐,成年后,他会用同样的口味为孩子购买俗不可耐的书。”梅子涵非常反感简单的数据报表,尤其是图书排行榜。他说,卖场的数字往上走,但实际上这些书在满足、迎合的是低层次人的阅读口味。这种排行榜很容易误导没有眼光的成年人,甚至影响孩子的阅读。“孩子们需要的是一本长大后还能回味的好书。”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