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球变暖要怪水稻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6日08:46  红网-潇湘晨报

  “

  声音

  []

  全球人都应该为缓解气候变暖出力,但把稻米种植卷入化石类燃料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纷争中去,是个错误。”——国际水稻研究所生物研究员赖纳·瓦斯曼

  “我们只是为了生存,我们没有故意排放(甲烷),那些大工厂和重工业应当负责,为什么偏偏指向我们这些农民?”——57岁的菲律宾米农特立尼达·多明戈

  据新华社电农民应该不算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相对城里人,他们很少坐飞机出行,很少开大排量汽车郊游。不过,在如今这个时兴谈论气候变化的时节里,一帮西方科学家又将矛头指向亚洲的米农,称他们种植的水稻田全天候排放着比二氧化碳还要厉害的温室气体。

  亚洲米农反问,西方人可以少开车,一天三顿的米饭又怎能纳入“减排”对象。

  谈到温室气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二氧化碳,由此指向排放二氧化碳的化石类燃料使用者,包括用煤炭的火电站、烧油的汽车,还联想到雨林的破坏和草原的缺失,但少有人联想到大米。

  “如果你在稻田中穿行,你可以发现水稻田的水里一直冒着大量的泡泡,它们中大多数是甲烷,”国际水稻研究所生物研究员赖纳·瓦斯曼说。甲烷,俗称沼气,与二氧化碳同属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甲烷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以上。

  那水稻田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又扮演什么角色呢?瓦斯曼统计,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中,甲烷至少占20%,其中有一半来自稻米种植,另一半来自垃圾分解以及反刍类动物的肠胃胀气,例如牛打嗝。

  针对眼下一些西方科学家及绿色组织呼吁亚洲人少吃大米的言论,瓦斯曼说,这未免过于极端,“别带着情绪说话”。瓦斯曼说,对于稻米,也许可以在种植层面想办法,但不要在饮食习惯方面打亚洲人的主意。

  不过,即便在种植层面,亚洲米农们恐怕也不会妥协。

  特立尼达·多明戈57岁,吕宋岛北部普通妇女,家有稻田2.5公顷,世代靠种稻为生。多明戈认为,让她去为全球气候变暖付出弃种或少种水稻的代价有些不公平。

  “我们只是为了生存,我们没有故意排放(甲烷),”法新社5日一篇文章援引多明戈的话说,“那些大工厂和重工业应当负责,为什么偏偏指向我们这些农民?”

  法新社说,确实,与美国人相比,多明戈日常生活中温室气体排放量还不足前者的零头。这位菲律宾农民出行全部靠走,家里没有汽车,唯一电器是一台小小的电视机。

  “我只是一个种稻的农民,一个只想一天三顿吃饱肚皮的农民,”多明戈说。

  [对策]

  降低水稻田水位可有效“减排”

  确实,让农民放弃种地或减少种地不现实,特别是在没有人可以承诺补偿事宜的前提下。

  瓦斯曼说,另一条可行之路是寻求更加智能、更加高产的稻米种植战略。例如,降低水稻田水位可有效减少甲烷排放。

  瓦斯曼认为,减水种植是一条具备逻辑性原理的通途。因为如果放任气候变暖,内陆必将干旱,水稻赖以生存的平原水源亦将出现旱情,干旱条件下的水稻种植自然也难有高产。

  多明戈说,如果可以找到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自己愿意减水种植。“但我担心,水稻生长会变慢,归根结底请不要忘记,我们只是小小的农民,”她说。

  减水条件下,瓦斯曼解释说,可以借助化肥来促水稻生长。但相比水,化肥的支出又由谁来埋单?诸多话题又引了出来。他认为,也许在今后,随着技术层面的跟进,水稻田才有条件成为话题。

  [新闻链接]

  发达国家愿拿出1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气候变化影响

  据新华社电美国白宫4日发表声明说,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其他国家领导人交谈后决定于本月18日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结束阶段的会议。

  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周内分别与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萨科齐以及英国首相布朗就当前气候变化谈判现状进行了讨论,形成如下共识:发达国家每年应拿出100亿美元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以及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美国愿意承担上述资金中的“合理份额”。

  科学家建议采取“无悔”策略

  据新华社电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等最近联合发布《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研究报告指出,根据长江流域内147个气象站点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整个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增加0.33℃,而2001年—2005年升温幅度达0.71℃。报告预测,在未来50年里,长江流域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2℃。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使其进一步加剧,极端严重的洪灾、冰雪灾害及干旱事件有增加的趋势。

  报告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徐明表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应该首先采取“无悔”的策略,即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前提下,尽量采取那些考虑了气候变化因素的措施,做到无论未来气候变化与否或怎么变化,都不后悔。其次可采取“顺便”策略,在其他经济社会活动所采取的措施中兼顾到适应气候变化的效果;再次要重视“本土经验”,将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降低“误适应”的风险。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