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永不眨眼”的特殊警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6日09:15  东方网-文汇报

  在巨轮穿梭的洋山深水港,有着一支“永不眨眼”的特殊警队,它们24小时戍守着“国门”,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它们的金睛火眼。开港4年来,由最初的5个泊位增至22个泊位,岸线由1.6公里延长至10公里,年登轮登陆人员达8万多,但至今未发生过一起偷渡案件。

  一张“警网”不留死角

  记者走进监控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组由几十个大大小小屏幕组成巨大监控屏幕,分辨率很高,通过设立在港区的30余个监控探头,整个码头的情况尽收于此,即使手机大小的物品,也能一览无余。

  洋山边检还构建了多方位、无缝隙的通信指挥网络,在码头各处设置了无线通信基站,为每部警车加装了车载对讲台,形成了直径达数十公里的无线指挥网络。一旦有情况发生,可以立即将情况汇报给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网络将现场数据传送至数十公里外的机关楼,使指挥中心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对讲机向民警发出指令,形成了数据、语音、图像“三位一体”,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监控指挥系统。

  边检站站长顾玉坤告诉记者:“隔了一座东海大桥,有了这张‘警网’,我就像长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一个“门警”精确识别

  11月28日,笼罩洋山港多天的大雾逐渐消散,被迫滞留在锚地的集装箱轮开始集中涌入洋山港,只见一队队工人依次通过一间只有2平方米大小的房间。进入房间,工人面向墙上的摄像头,当一旁屏幕显示出“成功”后,走出房间开始登轮。一个工人从进房间到离开不到10秒。这个神奇的小房间,就是洋山边检新近启用的人像识别智能门禁系统。该系统提高了检查效率,为大雾过后抢回延误时间的船期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洋山港的跨越式发展,出入境(港)船舶及上下船舶的作业工人、理货人员与日俱增,边检警力日渐捉襟见肘,加之现有的纸质证件易伪造,容易给不法分子潜入潜出提供可趁之机。今年初在码头设立的人像识别智能门禁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生物人像识别技术,能够自动发现未经面部识别上下船、穿越警戒线直接上下船等违规、违法行为,并通过光纤将信息传送至远程监控中心。

  目前洋山港三期A标段4个泊位都加装了这种“门警”,24小时履行着核实人员身份的职责,有效缓解了民警的工作压力,同时也为边检抽调警力处理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利条件。

  隔海“警眼”永远不眨

  通常情况下,港区的监控只针对船舶靠码头的一侧,一旦有人靠近船舶外侧,实施偷渡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边检无法通过港区的监控发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洋山边检结合深水港的特殊地理环境,历经反复论证,最后制订了“在码头对面岛屿设立固定监控点,使用高清晰监控无线传输技术”为特点的全天候实时监控技术方案。

  边检站政委吴永兴告诉记者,洋山边检在距离码头5公里的岛屿上设立了多台高清晰监控摄像头,并使用先进的5.8G无线传输方式,将视频信号隔海实时传送至监控中心。无论白天黑夜、大雨大雾,民警只需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可通过这只“警眼”监控整个港区的船舶外侧情况。

  本报记者朱斌通讯员姚佳麒汪润华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