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方干部缘何挤着上清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6日09:15  南海网

  南海网评论员:乐南

  近日,四川雅安市名山县选派了100领导干部分两批前往清华大学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研修。在这100名干部中,有县级领导干部、科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党外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等五类构成,灾后重建任务重的部门负责人和乡镇党委书记为培训重点,平均年龄40岁。据称,这次培训共花费100余万元。此举引来众多议论。(12月5日《华西都市报》)

  对基层各级干部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管理能力,原本是件好事。但是为何这样一件好事在名山县竟然饱受非议?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

  据名山县政府网“名山之窗”、名山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披露:该县总人口为27万,2008年,全县实现GDP 24.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43元……如此算来,这百名干部的百万余元培训费已经相当于当地1%的农民的一年纯收入的总和。而且据媒体透露,此次名山县的干部培训,真正的学习时间只有80个课时。虽然名山县县委书记岑刚认为:“培训之后,名山干部学会了运用创造性思维、敏捷性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执行力。”但是坊间却质疑声声:“是拿纳税人的钱去‘镀金’”,“80个课时的学习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我个人是怀疑的”。

  其实,不仅仅是名山县,近些年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派干部到清华大学进行培训早已蔚然成风了。上百度搜索“清华大学青年干部培训班”,相关页面已有万余。如河北省中青年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培训班、通辽市党外青年干部培训班、淮南市中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如东县青年干部培训班、广东省质监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无锡市国土局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佛山市女干部培训班等,煞是红火!

  只是,对于地方干部挤着上清华培训一事,笔者还是有一丝不解:难道当地的高校,如广东的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江苏的南京大学、安徽的中国科技大学等,就无法完成这样的培训工作?为何非得摆出一副“外地的和尚才会念经”的心态,整出一幕幕舍近求远、徒增求学成本的场景不可?

  忽地就想起教育大师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曾面对的闹剧来——“(不少求学者)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那么,眼下的地方干部清华大学培训热是否也存在这种情况呢?即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傍傍清华大学的名牌再说,而忽视了“加强党的建设”、“思维变革与领导艺术”、“公共应急管理与媒体应对”、“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创新管理与创新思维”、“树立新重农思想推进新农村建设”等课程,完全可以在本地得到有效地培训。

  也许,笔者是有些杞人忧天了。毕竟,还是有群众客观评价:“(他们)培训学了什么我们不关心,我们最关心的是他们学习后能给名山带来什么变化。”斯言甚当!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