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杭州经济租赁房首批仅52套 政府陷"经济人思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6日16:32  广西新闻网

  

杭州经济租赁房首批仅52套政府陷"经济人思维"

  经济适用房、经济租赁房、经济租赁房招租补贴等多项政策的相继推出,让众多拆迁困难家庭圆了有房梦

  经过4年多的酝酿,杭州的“经济租赁房”最近跟市民见面,但首批只有52套的总量让人大跌眼镜。

  实际上,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少、进度慢,这种“病症”并不仅仅存在于杭州:今年,广东某市住房销售火爆,全年商品房销售总量预计超过8万套,但经适房却只有区区几千套。上半年,全国各地新开工建设的经适房总量只有48万套,仅完成全年指标的37%。

  正如专家所言,经适房建设如此缓慢,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是主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亟待地方政府摒弃“经济人思维”。

  按规定,经适房建设的资金由开发商提供,整个过程并不需地方政府投入资金,地方政府要做的,只是以零价格出让土地。但是,建设经适房,不仅会侵占地方政府本来可以用来出让的土地,减少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而且如果经适房上市量过大,还容易拉低楼价和地价,进而降低地方政府的“收成”。

  确实,按照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理性人总是力争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总是倾向于干那些投入最小、产出最大的事。假如地方政府把自己看成一个“经济人”,动辄以“合不合算”、“有没有利润”、“能不能挣钱”作为行为的标准,经适房建设这种看起来“投入”大、“产出”小的项目不被重视也就在情理之中。

  然而,政府不应该是“经济人”,地方政府应该摒弃“经济人思维”。现代政府理论和各国普遍实践都认为,政府不是生产单位,而是服务组织,政府不直接参与生产和创造价值,而负责为价值的生产和创造提供支持和保障。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不能像个人和企业那样,把收益和利润作为行动的出发点。当然,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也需要钱,也要权衡支出和收益,但这种权衡,不是为了获得“政府利润”,而是为了更好地维持政府的运转,给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保障公民基本住房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之举,是政府的分内职责,不能因为“不合算”而不为。

  改变地方政府的“经济人思维”,需要地方政府端正自身的定位,把主要精力放到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上来,切实履行好为经济发展创造环境、为百姓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职责。此外,也要对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作调整,使两者相匹配。同时,还要改革对地方的考核导向和机制。要多考核公共服务和民生指标,少考核GDP等经济指标,引导地方政府多着力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