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愿读检讨跳楼是“羞辱性教育”下的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0:10  红网

  十七岁的小芳是广东肇庆某民办职业学校的学生,因感冒外出买药上课迟到,被班主任批评写检讨,并要求当着同学们的面宣读检讨书。不满班主任的此种做法,倔强的小芳从学校教学楼的四楼纵身跳下。(12月6日《成都商报》)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明文规定学生不应迟到,不过,因感冒外出买药迟到实属情有可原。作为过来人,我们也知道现实语境中学生不是怕上课迟到,而是怕迟到后老师那严肃的面孔。揆诸现实,言语批评、写检讨、当众读检讨,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一部分老师的教育方式往往是建立在对学生的羞辱之上。

  今年3月,13岁的郴州女孩徐远方从学校五楼教室跳下,年轻的生命与世长辞。遗书上写着,“李老师,我对您没有什么意见,只是以后您不要轻易再让我们写检讨了”。因被老师认为拖本班后腿,徐远方生前被罚写检讨书10多次,感觉“很羞辱”。

  今年9月,8岁的番禺小学生彦晖,因感冒不停地流鼻涕,班主任不仅引领全班36名同学共同注视他的满脸鼻涕丑态,还在他感到害羞时,让全班学生以《×彦晖很害羞》为题写随堂作文。在同学们的嘲笑和孤立下,小彦晖“害怕极了”、“不想上学”。

  就这样,青春的自尊一次次重重摔打在地,幼小的心灵一回回蒙上羞辱的阴影。所谓“羞辱”是指任何一种行为或条件,使人们有恰当理由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社会伦理学家马格利特在《正派社会》一书中分析对人的尊严和心理造成伤害时说,“不让社会制度羞辱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正派社会的第一原则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

  很显然,不管是以学生流鼻涕即兴作文,抑或是要求学生当众宣读检讨,都带有很浓的羞辱成分。尽管很多时候当事老师自认为“并无恶意”、“只是为了学生好”,但此种“羞辱性教育”对于处在自尊心和羞耻感都很强阶段的学生而言无疑是难以承受之重。

  在谈及教书育人问题时,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身为老师,不是一定要为学生付出多少、做多少好事,而是最起码不能公然羞辱任何一个学生,这是教师的基本爱心所在。一个不言自明的是事实是,即便是犯了错的学生或问题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总是要远远胜过“羞辱性”的教育方式。

稿源:红网 作者:周欢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