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就应该让学术腐败者无缘当院士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00:10  红网

  经过近一年的评选,中科院4日公布2009年新增选院士35名。今年的中科院增选多次曝出院士候选人造假信息,至少有三起院士候选人涉嫌舞弊事件被曝光。但从最终结果来看,这些人最后都未当选。(12月5日《新京报》)

  无论是被动曝光还是主动揭丑,近年来,学术界的“家丑”可谓此起彼伏。除此次报道的浙江大学的叶志镇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守亭等人外,今年2月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对贺海波学术不端行为刚刚查处,被网友们戏称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的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抄袭事件又浮出水面,华中师范大学“胡春林涉嫌全文抄袭事件”也开始上演。难怪有一位致力于学术批评的教授甚至认为:“国内(全部)1300所高校几乎都存在学术腐败问题。”不到一年,层出不穷学术造假事件,总少不了这样的追问——为什么学术失范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呢?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言道破:“近20年来,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过度宽容,导致更多的人铤而走险,不劳而获。这种对学术造假恨不起来的糊涂思想严重影响了学术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何谈创新?”同样为学术失范大声疾呼的复旦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说:“学术腐败像癌症一样,如果听任不管就会恶性蔓延。”因抗击非典而名满天下的钟南山院士也深有感触地说:“不管是学术还是经济等领域,我们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不浮夸。”比较起来,他认为当前最致命的风气就是浮躁。“我对这种现象很忧虑,它毁了一批人,一批很有才华的人。”

  一步行动胜过一百个规章制度。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所说:“在惩治学术腐败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够有任何的屈从。”也就说,对学术道德不端的行为也要严打。如发现论文造假者,拿了学位的要追回,或者宣布无效。对教师来说,严重的要开除。对一些案例要交叉调查,乃至进行司法调查。真正让造假的人惶惶不安,让学术腐败者终生无缘当院士等。

  诚信是一个公民的道德底线,学者作为有一定知识、素养较高的现代公民,其行为取向已不仅仅代表个体,更具备对社会的示范性意义。而学术界存在的价值,也在于能为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水平和学术水平贡献力量。对于学术界而言,无论将来惩罚学术腐败的机制建立得如何,“八荣八耻”都应当作为一个学者道德的衡量标准。真心期盼承载着国家和民众的希望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能象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那样多些自律,少些浮躁;应带头营造科学民主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唯真求实,做淡泊名利的科学道德模范;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继续为祖国的科学技术、文化事业无私奉献,直至最后。

  正如钱学森所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其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作为一个中国的科技人员,党和人民肯定他的辛勤劳动,就是最高的光荣!

稿源:红网 作者:刘纯银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